《伤寒论》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好中医 2024-02-22 09:30 我要评论

【原文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

【原文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寒”、“汗”、“出”、“而”、“者”等五字,均为易经隐藏密码,经文嵌入乾卦、涣卦、震卦、屯卦等四卦,锁定四之气,寅类六气人群,在白露节气癸酉日,感受伤寒病湿温证,因人群体质各异,临床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火盛,一种是水盛。火盛则胃中干,会有汗出而口渴,邪深入里,用五苓散和解;水盛则温盛,有汗出而口不渴,邪浅病在表,以茯苓甘草汤解表散湿。本条细玩特点:辨特殊的时间“伤寒”之湿温证,识特殊的人群体质各异。
 
①寒,【易·说卦】乾为寒。【易·繁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②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
③出,【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④而,【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
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译】本条经文嵌入乾卦、涣卦、震卦、屯卦等四卦,锁定四之气,寅类六气人群,在白露节气癸酉日,感受伤寒病湿温证,因特殊人群身体体质有异,临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火盛,一种是水盛。火盛则胃中干,会有汗出而口渴,邪深入里,用五苓散和解;水盛则温盛,有汗出而口不渴,邪浅病在表,以茯苓甘草汤解表散湿。
  第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本句经文“伤寒”是指伤寒病湿温证。根据《黄帝内经》四之气“民病暴引,嗌乾引饮”这些记录,以“伤寒汗出而渴”为依据,分析并非医者人为使用汗法治疗造成,应该是伤寒病湿温证引起。因病人受气候炎热,有“暴引”劣习,特殊的寅类六气人群,受时令节气影响,故火盛则土燥,邪由表入里,胃中干,津液亏虚,以五苓散既解表又谐里。
  ①“寒”字,嵌入乾卦,乾卦的应期是“庚”数,“辛”数,庚后三数为“癸”数,而“辛”数前三日数为“己”数。故易发病时间为:癸酉、己酉。
  ②“汗”字,嵌入涣卦,涣卦对应时间是农历七月,正值“四之气,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寒湿之气。下奉少阴之今。寒雨降。民病暴引。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瘫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用丹。间谷用稷。乃无寒邪之害。”
  ③“而”字,从字直译理解“若”或“如”,意味“伤寒汗出”会出现多种可能:一种是口渴,一种是不渴。其特殊的六气人群个体因素差异有关。又“而”字,嵌入屯卦(坎上震下),坎为寒水在上,震为“动”在下。水气凌心,“心动悸”,属于气化失常。震卦内隐藏上卦是艮卦,下内隐藏是坤卦,上为左,下为右,左为升,右为降,那么这就是病态:“胃升脾降,升降倒行。”胃土上逆,则心下满痛,脾气下陷,则小便不利。
第二、“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另一种情况,受时令节气影响“民病暴引”,土湿不运,升降倒行,水木下陷而寒生,故口不渴,以茯苓甘草汤解表和卫。




成无己:“伤寒汗出而渴者,亡津液胃燥,邪气渐传里也,五苓散以和表里。若汗出不渴者,邪气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与茯苓甘草汤和表合卫。
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

    《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

    2024-02-23 09:46

  • 《伤寒论》第75条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

    《伤寒论》第75条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

    2024-02-22 09:40

  •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

    2024-02-19 08:21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