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大下”二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同时结合15条、154条术数相鉴别。
第一、“伤寒,大下后。”解读本句经文直译:是指太阳病伤寒证患者在经过峻烈的下法治疗后。下法通常是使用泻药来排除体内的病邪或实热。所用“下法”治疗,必须有可下之因,否则再弱智的医者,也不可能用下法。
解读本条经文时,我们第一个要熟悉的经文《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这句经文是谈少阴君火子数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在小雪节气后庚辰日,疾病暴发于二之气立夏节气后辛巳日。是患太阳病中风证兼阳明里实证时,故医者使用了下法治疗。
我们第二个要熟悉的经文经《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是少阳相火寅数的六气人群,患得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痞证。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大寒节气第一天的己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十四天的戊子日。
为何谈这两条经文,因这两条经文与本条经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句经文里有两个关键字,值得我去研究。
①大,嵌大有卦,其数辛巳,大有卦的综卦是火天同人卦,其数是壬寅。
②下,嵌泰卦,其数庚辰,但泰卦的互卦为归妹卦,其数为癸卯。
但“大”,“下”同时都嵌乾卦,其数甲午。甲午数是锁定少阴君火午数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伤寒证,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三天的壬寅日,疾病暴发于立秋节气后第一天的癸卯日。
而第154条经文里己丑数,与本条经文有何联系呢?己丑数是天雷无妄卦,它的互卦是风山渐卦,而风山渐的错卦和综卦均是归妹卦,这个理解可能大家大脑不够用,如果细读经文“大下后,又复发汗”就是一错再错的意思,那就与本句经文吻合上了,巧的是无妄卦动三爻是火天同人卦,其数壬寅,归妹卦其数癸卯,九九又归一了,这就是医易同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真谛。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三天的壬寅日,主位太羽水。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太角下加厥阴之时。运与气符。其化和平。又居水位。水木相得。其化乃顺。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气平之时。不应有疾。或有疾者。气有所承。不能无侮。所谓邪中执法也。经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宜治厥阴之客。
疾病暴发于立秋节气后第一天的癸卯日。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寒湿之气。下奉少阴之令。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
这是目前医者一错再错,最难拿捏的太阳病太阴并厥阴证。
第二、“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本句话经文描述的是太阳病伤寒证在误治(如大下后复发汗)后的一种症状表现及病机判断。具体含义为:太阳病伤寒证在经过峻下之后,又误用发汗法,导致患者出现心下痞满的症状,同时还伴有恶寒,这表明表邪仍未解除。
1、“复发汗 ”:指患者在太阳病伤寒证过程中,已经接受过发汗治疗,但病情未愈,再次发汗。这往往是误治的一种表现,因为发汗需根据病情适量,过度发汗会损伤正气。
2、“心下痞” :是患者自觉胃部有堵塞、胀闷的感觉,但触摸时并无明显的疼痛或凸起。这通常与中焦脾胃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可能是误治后邪气内陷,与中焦气机阻滞所致。
3、“恶寒” :是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的一种症状。恶寒是表邪未去的标志性症状,表明病邪仍在肌表,正气与邪气相争,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
4、“表未解也”:是对上述症状的病机总结。由于误治导致表邪未解,同时邪气内陷形成热痞,因此出现心下痞满和恶寒并见的症状。
第三、“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本句经文体现了中医在治疗太阳病伤寒证时注重表里同治、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描述太阳病伤寒证经过误治(如大下后复发汗)后,出现心下痞(即上腹部不适、满闷感)和恶寒(即怕冷)等症状的情境下。此时,由于表邪(即外感病邪)未解,而里邪(即内生病邪)已结,形成了表里同病的局面。
治疗原则:
1、“不可攻痞” :是指在治疗时,不能急于攻伐心下的痞结。因为此时表邪未解,如果盲目攻痞,可能会使表邪内陷,加重病情。
1、“解表宜桂枝汤。”在治疗太阳病伤寒证时,如果需要解表(即发散外邪,解除表证),则适宜使用桂枝汤。
桂枝汤的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的功效 :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项强痛、恶风自汗、或恶寒、鼻鸣干呕等。
使用注意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故煎药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以防损伤正气。
2、“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在治疗太阳病伤寒证时,如果需要攻痞(即消除心下痞满的症状),则适宜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组成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即,用开水冲泡后服用,而非煎煮。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功效 :大黄黄连泻心汤具有泄热消痞的功效,主治伤寒表症用泻药攻下后,再发其汗,导致的心下痞塞等症状。
使用注意 :大黄黄连泻心汤应泡服而非煎服,因为泡服主要取其气,气往上走,能更有效地消除上焦的热痞;而煎服则取其药味和药质,可能导致药性直下,不利于消除上焦的热痞。
【名家注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