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白露节气后第五天的己卯日。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土运得位。太阳居之。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癌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便血。宜治太阳之客。
少阴君火午数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三天的壬寅日,主位太羽水。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太角下加厥阴之时。运与气符。其化和平。又居水位。水木相得。其化乃顺。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气平之时。不应有疾。或有疾者。气有所承。不能无侮。所谓邪中执法也。经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宜治厥阴之客。
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立秋节气后第一天的癸卯日。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寒湿之气。下奉少阴之令。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汗出不解”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当病人感受风寒,发汗而不解,是邪热内陷。
第一、“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先用直译:外感风寒发热汗出,病当解,反汗出热不散,说明邪气未完全去除或已深入内里。
如果以运气学来解读呢?“伤寒”是病人患得太阳病伤寒证,那么就要追塑疾病起于与暴发的问题,多是主与客互换而得到的结果。“发热,汗出不解。”是伤寒证暴发后的临床表现。“汗出”对于“伤寒证”麻黄汤用上必然汗出而解,反而热不退,这是什么情况?
①汗,嵌涣卦,其数戊申,“不解”说明不是戊申数,涣卦的错卦是丰卦,其数戊寅,是指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五天的戊寅日,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白露节气后第五天的己卯日。
②出,嵌震卦,其数壬子,锁定少阴君火子数六气人群。
③发,嵌乾卦,其数甲午,锁定少阴君火午数六气人群。
第二、“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心中”在此处有时指的是胃的部位,即心下(心口位置),而非心脏本身。“痞硬”描述满闷、硬结不适的感觉,通常由于邪热入里,热郁胆腑,因热伤津,津伤化燥,燥而成实,邪热与胆腑精汁相结而形成。“呕吐 ”胆腑实火迫胃,胃气上逆所致,呕吐物可能因胃内实热而伴有酸臭。“下利”有的人出现呕吐并且腹泻,是指胆腑实热下迫大肠所致。临床中多是大便臭秽、黏腻不爽,有时也可见到热结旁流的现象(即大肠邪热与肠中糟粕相结,大便不行,邪热迫津从旁而下,泻下之物为清水而无粪便)。
第三:“大柴胡汤主之”使用大柴胡汤和解。大柴胡汤在103条、136条出现过,它们之间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在103条指申数六气人群患太阳病少阳伤寒兼里热阳盛证,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五天的癸亥日,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七天的壬戌日。
壬戌术数,它的卦象是天山大畜卦,天山大畜卦的互卦是归妹卦,归妹卦其数是癸卯,是少阴君火午数六气人群,疾病暴发于疾病暴发于立秋节气后第一天的癸卯日,则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三天的壬寅日。
我们再看136条,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热结症。指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一天的庚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辛丑日。庚子术数,它的卦象是益卦,益卦的互卦是剥卦,剥卦其数癸亥,这个术数与与壬戌数又相互关联。
关于大柴胡汤在前条讲过,因“急”需救阴,故“阴”为大。大柴胡汤是以芍药为阴,救里之急,故将人参换芍药,取枳实之苦,速缓“心”之急,因为苦于心,脾者心之子。
【名家注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