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因暑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精耗气,使用汗法治疗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故不可以使用汗法治疗。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干”,“燥”二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干”字,嵌渐卦,锁定疾病起于小暑、芒种节气前后;“燥”字,嵌乾卦,纯阳而无阴,“燥胜则地干”是指津液不足。
第一、“咽喉干燥者”,对于多因居在西南方位的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太阳病暑热证,因津液亏虚,导致咽喉干燥。
①“干”字,嵌渐卦,其数癸酉,是指疾病起于三之气,小暑节气后第三日癸酉日,主位少徵火。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金居火位。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宜治阳明之客。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十三天,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宜治太阳之客。
②“燥”字,嵌乾卦,打开乾卦的钥匙,纯阳而无阴,阳与阳之间会发生相互排斥,各自独立。《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地干”是指津液不足。
第二、“不可发汗”,暑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精耗气,使用汗法治疗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故不可以使用汗法治疗。
①汗,嵌涣卦,其数戊申,是指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的第四天戊申日。反推疾病起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天的己酉日。
【历代医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