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伤寒论》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4-03-14 12:44 我要评论

《伤寒论》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原文90】《伤寒论》第90条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伤寒论》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复”、“下”、“之”、“若”等四字,均为易经隐藏码,嵌入屯卦、复卦、比卦、巽卦、观卦等五卦。锁定东南地域的少阴君火六气人群。在三之气,立夏节气前后,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之时。
  讨论:当病人既患有太阳病中风证,同时又患有阳明腑实证的情况,该如何治疗呢?仲景明确指出:当表里兼证同时出现时,先治表证,表证完全解除后,再治里证,此为顺,否则为逆。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复”、“下”、“之”、“若”等四字,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下”、“若”二字,嵌屯卦、巽卦,找到易发疾病的地域及发病的时间与人群。由“复”字,嵌复卦,找到疾病的起因,排摸到自然界寒热胜复的规律,厘清了中风证寒邪的来路。“若”字,嵌观卦,找到了阳明腑实可下之因,是阳明从燥化。“之”字,嵌比卦,错误的使用下法,引狼入室,又复用汗法,伤及心阳。通过对本条经文的学习深悟“大医精诚”,医者必须熟练专业技能,才能有“诚”
  第一、“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本句经文是指居住在东南方的少阴君火六气人群,在三之气,立夏节气前后,患太阳病中风证,出现发热、汗出,恶风等临床表现,其病在表时,应先解表;没有达到阳明燥化,里热燥实证之时,不可以使用下法治疗,此时下法为逆。
  ①“下”字,均嵌屯卦,对应时间是立夏节气前后,其方位是东南。是指少阴君火的六气人群,在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打开屯卦的钥匙:六三爻是阳位阴居,这叫不得位。此为真寒假热之象,故不可以使用下法治疗。
  ②“复”字,嵌入复卦,对应时间是农历十一月份冬至前后。是指少阴君火的六气人群,在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此时气候“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反常,类似阳春三月,暖冬。而百姓“民乃康平。其病温。”是讲暖冬之时,民不生病,身体健康,来年立夏前后,也会发太阳病中风证,这是天气寒热胜复的规律。打开复卦的钥匙:初九阳位阳居,这叫得位,“七日来复”是阳气在慢慢的升起,但阴气盛,阳气微弱。
  第二、“若先发汗,治不为逆” ,对于居住在东南方的人群,患太阳病中风证,其病在表,应先用汗发治疗,此治法不为逆。
  ①“若”字,嵌入巽卦,是指居住在东南方位的人群。
  第三、“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为什么要用下法,必须有可下之证。在三之气,立夏前后,病人易患湿温病,但湿热病邪能否感人,感染后能否发病,还取决于脾胃阳气的胜衰。有的是从湿化,有的是从燥化。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里热燥实证。当湿热挟滞、郁阻肠道者,自当用下法,宜枳实导滞汤以下之;若化燥成实者,则自当用承气汤以通腑泻下。而医者并未使用下法治疗,反而使用汗法治疗,故为逆。如果先使用下法治疗,则不为逆。
  ①“若”字,嵌入观卦,其意思是仔细观察分析疾病的由来。由下向上看,外巽坤,内艮坤。观卦的特点是仰视,重点看“内艮坤”,艮为山,坤为地,形容人站在地上,仰视山的高度。打开观卦的钥匙:二阳在上,四阴在下,阳气是清轻向上,阴气重浊向下,这是自然规律。但此卦内艮坤,艮在上,艮对应人体是胃,胃为阳明,是邪入阳明而从燥化,故呈里热燥实。
  ②“之”字,嵌入比卦,打开比卦的钥匙:六三爻“比之匪人”,“匪人”其行为图谋不轨之人,在这里引申为暑热之邪入侵心膈,三爻对应人之心脏,心胸部位,错误的使用下法,引狼入室,又复用汗法,伤及心阳。




【历代医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病在表者,汗之为宜,下之为逆;病在里者,下之为宜,汗之为逆。经曰∶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清·吴谦《医宗金鉴》
立治逆之法,不外乎表里;而表里之治,不外乎汗下。病有表里证者,当审其汗、下何先,先后得宜为顺,失宜为逆。若表急于里,本应先汗而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汗而后下,治不为逆也。若里急于表,本应先下,而反汗之,此为逆也;若先下而后汗,治不为逆也。
程知曰:言汗下有先后缓急,不得倒行逆施。
汪琥曰:治伤寒之法,表证急者即宜汗,里证急者即宜下,不可拘于先汗而后下也。汗下得宜,治不为逆。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申明上章逆字之义。风寒外闭,宜辛温发散而不宜下,燥热内结,宜苦寒攻下而不宜汗。若表邪未解,里邪复盛,则宜先汗而后下,若里邪急迫,表邪轻微,则宜先下而后汗,错则成逆矣。若治法得宜,先后不失,不为逆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成例,先解其表,而后攻其里。所以然者,为其水液未尽而遽下之,不病结胸,必有利下不止之变也。至于温病,有时与伤寒相反,太阳未解,肠胃已化热化燥,若更先行发汗,表里燥热,甚有燔灼而死者,故吴又可《温疫论》,以大承气为第一主方。吾亡友丁甘仁称其得仲景遗意,即此节言之。盖温病本当先下,而先发其汗为逆,先下之反不为逆也。此伤寒、温病论治之不同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江满春解读《伤寒论》

    江满春解读《伤寒论》

    2024-02-24 09:02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