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70多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 2025-02-20 14:26 我要评论

【原文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前言】本条经文对于太阳病阳明伤寒证的患者,若其脉象浮、发热、无汗且表邪未解时,不可用白虎汤治疗,以免闭遏表邪。而当患者出现口渴欲饮水且已无表证时,则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以清热生津止渴。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伤寒病取舍在不解之间的表里鉴别。
  第一、“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此症状组合通常表明患者处于外感风寒的初期阶段,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肺气失宣。因此,患者会出现脉浮、发热、无汗等表证。
  第二、“其表不解者”指表邪未解,即外感病邪仍在体表未深入。当伤寒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病邪仍在体表,治疗应以解表散寒为主,使病邪从表而解。
  ①解,嵌解卦,其数丙申“脉浮,发热,无汗,表不解”则用麻黄汤(见《伤寒论》第51条)如果是“渴欲饮水,无表证”说明邪热入里,那就不是丙申术数,解卦的错卦是家人卦,其数丙寅。是指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处暑节气第八天的丙寅日,疾病则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九天的丁卯日。
  第三、“不可与白虎汤 ”白虎汤用于治疗阳明病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等。由于此时病邪仍在体表,若误用白虎汤,则会因寒凉药物而闭遏表邪,导致病情加重。
  第四:“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表示体内津液受损,出现口渴症状。而外感病邪已解,无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表现。对于邪热伤津者,对于白虎加人参汤和解,白虎汤加人参而成,用于治疗阳明病气分热盛且津液受损较重者。人参能益气生津,与白虎汤合用,既能清热又能生津止渴。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所宜。大渴欲水,无表证者, 乃可与白虎加人参汤,以散里热。临病之工,大宜精别。
 
清·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之邪,传入阳明,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虽有燥渴,乃大青龙汤证,不可与白虎汤。即有阳明渴欲饮水热证,应与白虎者,亦必审其无太阳表证,始可与也。加人参者,以其脉浮不滑,非有余也,且欲于大解热中,速生其津液也。
 
郑重光曰:此申明用白虎汤之法。以白虎但能解热而不解表,若稍带外感,有无汗、恶寒、身痛、头疼之表证,慎不可用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白虎汤治结热在里之剂,先示所禁,后明所用,见白虎为重,则不可轻用也。脉浮、发热、无汗,麻黄证尚在,即是表不解;更兼渴欲饮水,又是热入里。此谓有表里证,当用五苓,多服暖水发汗矣。若外热已解,是无表证。但渴欲饮水,是邪热内攻。热邪与元气不两立,急当救里,故用白虎加人参以主之。若表不解而妄用之,热退寒起,亡可立待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此合用大青龙双解表里,不可与白虎汤但清其里。若渴欲饮水,而无表证者,是汗出而热退也。汗后阳泄,宜防知、膏伐阳,白虎而加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汗后解渴之神方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脉浮为太阳肌表证,伤寒、中风之所同也。若发热无汗,其表不解,直可决为太阳伤寒矣。此时急以麻黄汤发汗,剂量太轻,犹恐不逮。温散肌理之桂枝汤,且在禁例,而况辛凉透肌之白虎汤乎。一经误用,不惟遏寒邪外出之路,抑且表里俱寒,此其所以不可与也。故惟渴欲饮水,无表证者,乃可与人参白虎汤。所以然者,为其热郁于胃,使得从所主之肌理而外泄也。独怪近人动称清凉解表,乌知夫表不解者,原不可以轻用凉剂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

    《伤寒论》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

    2025-02-20 13:46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