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是锁定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感受太阳病伤寒证,医生使用汗法,热已退,但是过半日后,又开始发热,其脉浮数而无力,卫闭营郁兼正气虚弱,这是邪未尽,故可以复发汗,用桂枝汤和解。
本条细玩特点:以“已”与“复”二字,嵌损卦与复卦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知“损”必“复”。
第一、“伤寒发汗已解”本句经文直译:“伤寒”是指太阳病伤寒证,“发汗”使用汗法,用麻黄汤发汗。
辨病先辨人,我们在学习第56条时是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那么本条是锁定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其次就是概定疾病起病时间,及暴发时间。
疾病起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
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十天甲申日,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金生水。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于周密。是岁土运制之。寒邪乃微。宜治太阳之客。
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金运。金水相生。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疚。骨痿便血。宜治太阳之客。
1、“已”字,嵌山泽损卦,损:本意是损耗、损坏,减损。损卦与泰卦有些相近。将泰卦三爻与上六爻对换,损掉一个阳爻,换来一个阴爻 ,这样的“发汗已解”,只能说矛盾暂时得到和解。但医者要明白损卦其数是丁卯,而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白露节气后第十二天乙酉日。
①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先辨人,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
②医生在诊断疾疾时,要注重疾病起于何时?主气是什么,客气是什么?疾病暴发何时?主气是什么,客气是什么?
③医生在诊断疾病时,是否切中病机,用药后是不是药到身安?会不会热退复来?为什么这样说明,损卦安置这里,肯定是多事之秋,损卦的互卦是复卦,但医生要明白复卦的互卦绝对不是损卦,因“已”字与下句经文“复”字遥相呼应。
第二、“半日许复烦”常人理解为:本以为使用麻黄汤发汗巳治愈,谁知过了半天后,又开始发热。如果把文字对卦象理解,可能就发现新大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都是有规律的。
①“半”字理解太阳病伤寒证使用汗法麻黄汤治疗后病好了一半,疾病初愈,医生调养不当又复发。
②“复”字,嵌复卦,上文已讲过,知“损”必“复”,它们是互卦关系。
第三、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脉浮数”字其意义有二:
①脉象浮为风,数有热,是风挟热郁,可重新使用汗法治疗,用桂枝汤和解。
②数脉,为内有热,故“烦”,热从心下生,卫闭营郁兼正气虚弱,说明其脉象为脉浮数而无力,易说:“数往者顺”,下一句是“知来者逆”,知是被风邪挟持热郁。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