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反热中”,医者误诊为“阳明热喘”,于是误用“大陷胸丸”使用下法治疗,攻下退热。诱发疾病由阳转阴,由实转虚。且没有解决“热中”的问题,下法反虚损脾胃,大伤元气。为暑热之邪开门引狼入室,暑邪留于胸中,又生新病“微烦”。病因“反热中”医用下法攻之,大伤元气。病机:寒从中生,浊气上逆,虚中夹实,郁积壅滞于中焦,阻隔君火下行,故身热而胸中烦闷,真虚假实证。
以栀子干姜汤和解。栀子味苦,性寒,能除胸之虚烦,清身中之热,吐胸膈之浊瘀,以苦坚之;干姜,味辛,性温,温中而降逆,以辛润之。
本条细玩特点:打开本条经文核心“以”、“大”、“之”、“身”四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以”嵌小畜卦其错卦为豫卦,锁定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疾病暴发的时间;“大”嵌大有卦其错卦为比卦,锁定少阴君子类六气人群疾病暴发的时间。病因:医者误用下法攻之,大伤元气;“之”嵌比卦,病机:寒从中生,浊气上逆,虚中夹实,郁积壅滞于中焦,阻隔君火下行,故身热而胸中烦闷;“身”嵌艮卦,真虚假实,“身热”而内虚“微烦”,如顾氏笔下:“至虚有盛候。”
第一、“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本句经文首先理解“伤寒”,是指太阳病暑热证。首先要锁定发病是少阴君火的六气人群,疾病起于三之气,暴发于终之气。
“医以丸药大下之”,医者将暑热证“反热中”,错误判断为“阳明热喘”故误用大陷胸丸攻下,导致暑热之邪逞虚而入,停留于胸中。
①“以”字,嵌小畜卦,本句经文的意思并非谈小畜卦,医者错误的方案应该是谈小畜卦的错卦雷地豫卦,其数丁亥,是指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群,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四天的丁亥日。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木生火。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调少阳之客。
②“大”字,嵌大有卦,指阳气,也是指太过之阳数。大有卦只有一个阴爻六五,其它五爻均为阳爻。打开大有卦的钥匙:阴爻六五(君火),得到所有阳爻的呼应。阴气主宁静、柔弱,而阳气则火热、躁动、刚健。此为阳盛则阴衰。大有卦的错卦是比卦,详见比卦的解说。
③“之”字,嵌比卦,其一、六三爻“比之匪人”,“匪人”其行为图谋不轨之人,三爻对应人之心脏,心胸部位,引申为暑邪逞虚而入,停留于胸中。其二、比卦,只有一个阳爻九五,其它五爻均为阴爻。打开比卦的钥匙:阳爻九五(君火)得到阴爻的呼应。因阴气过盛,寡不敌众。这叫阴盛阳衰。其三、大有卦的错卦是比卦,(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疾病由阳转阴,由实转虚,热极生寒,寒从中生。其四、已知比卦的矛盾,大有变比。比卦之数辛亥,是指少阴君火子类的六气人群,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大雪节气节气后第八天的辛亥日。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水运。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治少阳之客。
知道疾病暴发时间,也就推理出疾病起病之时,见下句经文解说。
第二、“身热不去,微烦者”,大下后,身体发热的症状并未减轻,反添新病,胸中“微烦。”
①“身”字,嵌入艮卦,其数丙戌。阳气清清向上,浊气重浊向下。打开艮卦的钥匙:阳气皆艮止,不与阴气呼应。本句经文里,可以理解为外实“身热”而内虚“微烦”,顾氏笔下:“至虚有盛候。”是指少阴君火的六气人群,疾病起于三之气,小满节气第三天丙戌日。自小满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水运。气与运相符。而布天政。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调太阳之客。
那么对于少阴君火子类的六气人群,疾病起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一天的庚戌日,自小满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金运。水胜火。天政布。寒乃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宜治太阳之客。
第三、“栀子干姜汤主之”使用栀子干姜汤和解, 使用下法攻之,损伤其中气,寒从中生,浊气上逆,郁积壅滞于中焦,阻隔君火下行,故身热而胸中烦闷,真虚假实证。以栀子干姜汤和解,栀子能除胸之虚烦,清身中之热,吐胸膈之浊瘀,干姜温中而降逆。
【历代医家注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