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好中医 2024-04-27 10:05 我要评论

【原文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脾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二铢(切

【原文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芍药床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切)大枣四枚(劈)又(劈)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前言】解读本条经文三大特点:
  ①辨病先辨人,鉴别少阴与少阳之人的属性,虽说都是火,但少阳火是易于受风邪牵制。
  ②辨四时之气,查病之起因,主气、客气虽有道,但胜
之气不可违。自然之虽有杂,但医者心中这杆称,把控要有“度”
  ③“无阳”而治阳,阴阳调治有度则不“越”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多”而知“弱”之过,因“无阳”而知风胜,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治风阳得阳,顺脾阳而回津。
《伤寒论》第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第一、“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本条经文是承上条经文而来,发病人群少阳相火寅类、申类六气人群不变,但起病与暴发时间的术数有异,各自临床表现却不相同。
  例如:寅类六气人群,其病起于终之气起于冬至节气后第十一天己巳日。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十三日戊辰日。
  又如:申类六气人群,其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四日癸巳日。暴发于三之气小满节气后第九日壬辰日。
  内经曰:“风胜则有阳明之复。火胜则有太阳之复。”
  故此首要重点:辨病要先辨人,“热多寒少”,此特殊之举,以卫营半表半里为特色,风多寒少。锁定发病人群当以少阳相火之类人群。
  其二重点:理解“热多寒少”,即是风多寒少,是“风胜阳明复”道规,且有虚、实之分,经曰:“发汗后,恶寒为虚,不恶寒为实。”
  其三重点:病起与发病之术数鉴别:“多”字嵌谦卦,应其数为戊戌,指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小满节气后第十五天戊戌日,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中见火运。火当其位。天政布。寒气行。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己亥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天己亥日,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治少阳之客。
  谦虚的错卦是天泽履卦。“履”原意是脚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仔细认真辨别事由。
  履卦,应其数为戊辰, 其病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十三日戊辰日。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火当其位。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己巳 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十一天己巳日,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法宜治少阳之客。

  戊戌,己亥,是风胜阳明复,实证的举例;而戊辰,己巳是风胜阳明复,虚证的举例。
  第二、“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读本句经文,其一、要熟悉中风证,伤寒证的脉象提纲:太阳病中风证脉象提纲:脉浮缓;伤寒证脉象提纲:浮紧。
  今见“脉微弱”是因风多寒少,仍以表虚范畴兼见浊清气化不明,此表虚因风胜引起,并非太阳之寒,故后补充说“此无阳也”
  ①“弱”字,嵌大过卦。泽风大过,疾病起因于风。宜刚柔并济,力求平衡。
  其二、“无阳”之说,是对《内经》云:三之气“宜治太阳之客。”就不要治“太阳”,因为风胜太阳隐去,在自然界中,当天气晴朗之时,出现多风的天气时,太阳就没那么热了。
  其三、“不可发汗”风大了,天中的云朵被吹散了,哪里来的雨呢?病不在太阳,虽有“发热恶寒”,但其“脉微弱“无阳”。是风胜导致其症较杂,多样又广泛,但并无乱套。风为阳邪,病在阳,故主治阳,故阳用二,浊气为阴,次治阴,故阴用一。用桂枝汤四分之二来调和风阳,用越婢汤四分之一来调浊阴之气。风消云散,脾升胃降,各行其道,津生则脉复。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胃为十二经之主,脾治水谷为卑脏若婢。《内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是汤所以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外台方,一名起脾汤,即此义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为荣卫兼病,风邪多而寒邪少也。若脉浮紧,或脉浮数,是表有阳邪郁蒸,则为无汗热多之实邪,以大青龙汤汗之可也。今脉阳微阴弱,乃为虚邪之诊,即有无汗热多之实邪,亦不可用大青龙汤更汗也。盖以脉微弱,是无太阳表脉也,故不可更大汗也。然既有无汗,热多、寒少之表证,麻黄、桂枝、石膏之药,终不可无,故只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之轻剂,令微微似汗,以解肌表而和荣卫也。
喻昌曰:此亦风多寒少之证。「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无阳乃无表、无津液之通称也,故以不可更汗为戒。然非汗则风寒终不能解,惟取桂枝之二以治风,越婢之一以治寒,乃为合法耳。
汪琥曰:「不可更汗」四字,当是不可更大发汗意,因其人脉微弱无阳也。此方比上小发汗之方更轻。
吴人驹曰:微乃微甚之微,非微细之微,但不过强耳。既曰热多,脉安得微。无阳者,谓表之阳邪微,故不可更大汗。热多者,谓肌之热邪甚,故佐以石膏。越婢者,发越之力如婢子之职,狭小其制,不似大青龙之张大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本论无越婢症,亦无越婢方,不知何所取义,窃谓其二字必误也。
此热多是指发热,不是内热。无阳,是阳已虚而阴不虚。不烦不躁,何得妄用石膏?观麻黄桂枝合半、桂枝二麻黄一二方,皆当汗之症。此言不可发汗,何得妄用麻黄?凡读古人书,须传信阙疑,不可文饰,况为性命所关者乎?且此等脉症最多。无阳不可发汗,便是仲景法旨。柴胡桂枝汤,乃是仲景佳方,若不头项强痛,并不须合桂枝矣。读书无目,至于病患无命,愚故表而出之。


武汉好中医添加微信办法:

申明:本人微信号cfjiangmanchun账号已满,现改为此账号:jmch69。添加时注意谨慎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

    《伤寒论》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

    2023-11-30 09:34

  •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

    2023-11-30 09:31

  • 《伤寒论》第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

    《伤寒论》第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

    2023-11-30 17:17

  • 《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

    《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

    2024-04-26 14:22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