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条经文贯穿“之”、“为”、“而”、“寒”等四字,均为易经隐藏密码,嵌入比卦、井卦、屯卦、乾卦等四卦,锁定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为提纲。本条细玩特点指定太阳病特有的发病人群,且概定易于感受伤寒病邪的时间。四种不同卦象对比,是辨识太阳经气郁滞不利,脉络不通的“头项强痛”,须与太阳伤寒证与脾虚水气证相兼,及太阳与少阳并病”表里兼证等作鉴别。
①之,【易·比卦】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②为,【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③而,【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
④寒,【易·说卦】乾为寒。
【译】本句经文嵌入比卦、井卦、屯卦、乾卦等四卦。
第一、指定太阳子、午、申、寅等基因人群。
第二、概定太阳基因的人群,易于感受伤寒病邪的时间。
第三、锁定太阳病提纲“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四、关键词“头项强痛”是指太阳经气郁滞不利,脉络不通。在《伤寒论》太阳篇还有两条出现此关键词,须作鉴别。

①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是重点突出通过治疗,仍然头痛项强,强调根据病证表现应重新辨证论治,明确指出:该病是太阳伤寒证与脾虚水气证相兼,方案需要加减。
②第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是指“太阳与少阳并病”表里兼证:太阳经气不利,经脉不通兼见少阳胆热证。
第五、关键词“恶寒”而未谈“发热”。突出太阳病既有发热,还有恶寒,但重点突出以“恶寒”为主。关于《伤寒论》谈及恶寒的表现例如:发热恶寒,微恶寒,啬啬恶寒,洒淅恶寒,复恶寒,反恶寒,厥逆而恶寒,背微恶寒,恶寒而蜷等等在六经病证中描述的酣畅淋漓,体现了张仲景不但医术高超,文笔也是一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