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①若,【易·巽卦】用史巫纷若,吉。【易·观卦】有孚颗若。
②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③病,【易·说卦】坎为心病。
④与,【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⑤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
⑥之,【易·比卦】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⑦则,【易·乾卦】乃見天則。
⑧以,【易·师卦】能以衆正。【易·明夷】箕子以之。
⑨甘,【易·临卦】六三甘临,无攸利。
⑩故,【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繁辞】是故知幽明之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译】 本条经文嵌入巽卦、观卦、需卦、坎卦、乾卦、比卦、师卦、明夷卦、临卦、革卦、鼎卦等十一卦。
第一、首先了解一下以上十一卦在何宫位吧。
乾宫:乾卦、观卦。
坤宫:需卦、比卦、临卦。
坎宫:坎卦、师卦、明夷卦、革卦。
离宫:鼎卦。
巽宫:巽卦。
无论是在什么宫位,其天干术数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均以乾元、坤元、艮元三大类平衡原理。
第二、“若酒客病”,本句经文嵌入巽卦、观卦、需卦、坎卦等四卦。“若”字,嵌入巽卦,观卦两卦。
①第一种理解,巽卦安置此处,巽为风,貌似是指辰类或者巳类基因的人群。
②第二种理解,观卦全称风地观,观卦是巽上坤下,巽为风,为浮脉;坤为地,为静、为缓脉。观卦安置此处,形容脉象为浮缓。酒客病其脉浮缓。“脉浮缓”,既主太阳中风证,又主太阳营卫湿郁证。笔者认为第二种理解应该是正确的。
第三、“不可与桂枝汤,”太阳病中风证,方可用桂枝汤,中风证提纲脉缓。即使酒客病证相同,但脉象不同,不可用桂枝汤。
第四、“得之则呕”,”得”、“之”、“则”三字,嵌入乾卦、比卦。乾卦是指天干甲、壬两术数,比卦是指子类基因的人群患酒客病,患病时间甲申术数日,貌似太阳中风证,医者给服桂枝汤,服后出现呕吐。
第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本句经文“以”、“甘”、“故”三字,嵌入地水师卦、地火明夷卦、地泽临卦、泽火革卦、火风鼎卦等五卦。这五卦透露出什么信息呢?地水师卦,其卦象是坎下坤上;地火明夷卦其卦象是离下坤上;地泽临卦其卦象是兑下坤上;
①坤为地,坤卦为上卦,不排除此酒客病申类或者是未类基因人群,本条列为在太阳篇,方向锁定申类基因的人群为主打。
②“甘”字,嵌入地泽临卦,在不及术数酉日发酒客病。③有子类基因人群,必然有午类基因人群,有申类基因人群,必然有寅类基因人群。他们之间有对冲的关系。④子类午类基因人群,多在太过术数日生病太阳病,而申类,寅类基因人群,多在不及术数日发病。子类人群为甲申日发病,午类则是庚申日发病,申类人群为己酉日发病,寅类则是乙酉日生病。这些都是有规律,离不开阴阳,五运化合的自然定律。
例如:得之则呕,这是病在表之里,那么乾元术数,甲己为内干,用药则以外干丁壬。内外均平衡。又例如:坤元术数,乙庚为内干,用药则以外干戊癸,无非就是圆定律,左旋与右旋而已。
⑤“故也”就“故”而言,嵌入鼎卦,革卦,鼎卦意思除旧布新;革卦其意义:变革就是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改变不合时宜的做事方式,这样才能有一个全新的蜕变。
第六、酒客病到底用什么方药呢?看似本条经文没有给方药,实际有术数,必有方药的。见《伤寒论》太阳病第66条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酒客病可用太阳病脾胃虚气滞寒证方药和解,因酒伤中之故也。
酒客,谓好饮之人也。酒客病、谓过饮而病也。其病之状,头痛、发热、汗出、呕吐,乃湿热熏蒸使然,非风邪也。若误与桂枝汤服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