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甲辰年终之气,对应小雪至大寒时段。
大运:甲辰年为土运太过之年,终之气土湿壅盛。
司天在泉: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
主气、客气:主气(固定):太阳寒水;客气(轮回):太阴湿土
客主加临:客气太阴湿土加临于主气太阳寒水之上,形成寒湿相搏之气候特征。
运气病机:寒湿困表,脾土壅滞,气化不利,易见发热、身重、脘痞、泄泻等症。
《伤寒论》16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16条太阳病三日,经发汗、吐、下、温针等误治后,表邪未解而正气已伤,邪气内陷,转为“坏病”。本时段病机复杂,或为津伤化燥,或为阳虚寒凝,或为湿郁热伏,故桂枝汤已不适用,当审脉证而治其逆。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甲辰年终之气寒湿偏盛,人体易外感寒湿、内伤湿滞。若太阳病误治,外寒内湿相合,更易导致表邪入里、气机逆乱,出现寒湿困脾、阳气不宣等变证,与《伤寒论》16条“坏病”之病机高度契合。
桂枝汤不中与加减化裁
原方局限:桂枝汤为解肌调和营卫之剂,适用于表虚汗出、脉浮缓之太阳中风证。若见脉浮紧、无汗之表实证,或误治后邪陷里实、虚实夹杂之坏病,则不宜使用。
加减方案:若寒湿困表:可合麻黄加术汤;若脾虚湿盛:可合苓桂术甘汤;若阳虚寒凝:可加附子、干姜;若津伤化热:可加芍药、知母。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若误用桂枝汤或继续误治,可致寒湿深伏、阳气衰败,转为太阴下利、少阴厥逆等重证。
防治要点:慎用汗、吐、下法等峻剂;注重温中化湿、宣通气机;辨证须结合气候寒湿特点,灵活选用温阳、化湿、和解等法。
《伤寒论》第16条强调太阳病误治后坏病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与甲辰年终之气寒湿相搏之病机相合;临证须慎用桂枝汤,避免误治致邪内陷,法当审因辨证,灵活化裁,以调和寒湿、扶正祛邪为要。
【名家注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