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三卦证治体系解析】
仲景以“外证云何”设问,实借“外”字开启六气辨证之玄机。此“外”字涵摄否卦(庚戌)、噬嗑卦(乙丑)、大畜卦(壬辰)三易之象,分别对应三类体质人群的发病规律:
一、否卦证候(庚戌之数)
潜伏特征:五之气寒露庚戌日潜病,初之气立春辛亥日暴发(大有卦应期)
体质基础:厥阴风木巳数六气人(先天风木偏盛)
证候特点:阳明经热炽盛,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治法方药:辛寒折热法,人参白虎汤主之
二、噬嗑卦证候(乙丑之数)
潜伏特征:五之气乙丑日伏邪,终之气甲子日发作(坤卦应期)
体质基础:太阴湿土丑数六气人(素体湿浊内蕴)
证候特点:阳明湿热郁蒸,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法,茵陈蒿汤加减
三、大畜卦证候(壬辰之数)
潜伏特征:五之气壬辰日蓄病,初之气癸巳日显症(夬卦应期)
体质基础:厥阴风木巳数六气人(津液素亏体质)
证候特点:津亏肠燥便秘,腹满而燥屎不行
治法方药:润下导滞法,土瓜根/猪胆汁/蜜煎导择宜而用。
此三卦体系开创“时间-体质-病机”三位一体辨证范式,临床需结合患者先天六气体质与发病节气干支,辨析热炽、湿热、津亏之机转:白虎汤清阳明气分炽热,茵陈蒿汤解湿热郁结,导法通津亏腑实,方契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
外证四症精析
1、 “身热”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蒸腾于外
特征:持续高热或“蒸蒸发热”,与太阳病“翕翕发热”、少阳病“往来寒热”迥异。
动态观察:太阳病汗后“不恶寒,反恶热”为转属阳明关键指征
2、“汗自出”
病机:热迫津泄,形成“热越”之势。
鉴别要点:
阳明实热:汗多黏稠,伴口大渴、脉洪大。
气虚自汗:汗液清稀,伴神疲乏力、脉虚缓。
3、“不恶寒”
辨证价值:标志表证已罢,邪气完全入里化热
演变规律:太阳病"恶寒自罢"(《伤寒论》184条)为传经之兆
4、“反恶热”
临床表现:掀衣揭被、欲卧冷地、渴喜冷饮。
病势判断:反映阳热亢极,需防热盛动风、耗血之变。
【临床启示】
1、截断防变:太阳病见“恶寒自罢”时,当预判阳明化热趋势,及时清解
2、“护阴存津”:大汗伤津可致"胃家实",白虎汤中粳米、甘草即含护胃之意
3、“体质辨证”:丑(太阴)、巳(厥阴)两数体质者,需警惕相应传变规律
4、 方证对应:白虎汤证“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须悉具,缺一不可。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阳明病,为邪入腑也。邪在表,则身热,汗出而恶寒;邪既入腑,则表证已罢,故不恶寒,但身热,汗出,而恶热也。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