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29条何谓藏结?

作者:江满春 来源: 本站原创 2021-10-04 15:02 我要评论

【原文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前言】本条经文人首先锁定患病之人,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厥...

【原文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前言】本条经文人首先锁定患病之人,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厥阴伤寒脏结证。疾病起于终之气,发于初之气。重点讲述因阳气虚衰和阴浊凝结所致,以舌上白苔且滑,而成“藏结”者难治。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何”、“如”二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以“何”嵌噬嗑卦,其术数为乙丑,概定疾病起与发之时。又“如”嵌离卦,其数庚申,锁定患病之人。

  第一、“何谓藏结?”藏结,亦作脏结,是指阳气虚衰、阴浊凝结的病证,症状表现与结胸相类。以下是“藏结”的详细解释:

“藏结”主要由阳气虚衰和阴浊凝结所致。阳气是人体内的温暖之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等作用。当阳气虚衰时,人体的温暖和推动力减弱,导致阴寒之气凝结在体内,形成“藏结”

  ①何,嵌噬嗑卦,其数乙丑。发病人群多见少阳君火申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七天的乙丑日,主位太羽水。客气太阳水。中见金运。水居水位。与金相得。以行顺化。冬令乃正。故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民感於寒。则病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持於气交而为疾病。其法宜治太阳之客。

  疾病暴发于初之气雨水节气后第七天的甲子日,主位太角木。客气太阳水。中见太宫土运。风寒湿三气。奉少阴之政而行春分。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宜治太阳之客。

第二、“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

“藏结”的症状表现与结胸相似,但又有其独特之处。

  1、如结胸状:即胸部感觉满闷不适,类似于结胸的症状。

  2、饮食如故:虽然胸部不适,但患者的食欲和进食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①如,嵌离卦。其数庚申,锁定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

  3、时时下利: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且腹泻物可能较为清稀。

  4、脉象特征:“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这是藏结患者典型的脉象表现。

“藏结”的拓展解释:

  ①胁下素有积聚痞块,痛引少腹的病证:这是藏结在胁下部位的具体表现,可能伴有疼痛、痞块等症状。

  ②脏气不平,阴阳关格所致的便秘:这是藏结在便秘方面的表现,可能与脏气失调、阴阳失衡有关。

脏结与结胸的鉴别:见《伤寒论》第128条讲解。

  第三、“舌上白苔滑者,难治。”通常意味着“舌苔白滑”可能反映了机体内部存在较为复杂或深层的病理变化,治疗起来相对困难。

  舌苔白滑的原因多见于以下四点:

  1、寒湿困脾:寒邪侵入体内,凝滞于脾胃,导致气机不畅,运化失常,进而出现舌苔白滑的情况。

  2、痰浊内盛:由于脾肾阳虚,水液代谢失调,导致痰湿内生,上犯于口舌,形成白色厚腻苔。

  3、饮食积滞:长期过量摄入肥甘厚腻食物,损伤脾胃,使运化功能减弱,食物停滞不化,郁久化热,上蒸于舌面而致舌苔白厚且滑。

  4、气血亏虚:气血亏虚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舌体肌肉失去营养滋润,从而出现舌苔变薄且滑的现象。

  舌苔白滑的治疗难度

  1、病因复杂:舌苔白滑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如寒湿、痰浊、饮食积滞等,这些病因之间相互交织,使得治疗起来相对复杂。

  2、病程较长:舌苔白滑往往伴随着机体内部长时间的病理变化,病程较长,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导致治疗方法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暂无标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020-05-23 08:15

网友点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