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七八日”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七”嵌既济卦,其数甲寅,锁定少阳相火寅类六气女性。
第一、“妇人中风,七八日”,妇人,即是指少阳相火寅类、申类女性。“中风”即是感受风寒,太阳病中风证,恶寒、发热、汗出。“七八日”是对患得疾病起于与暴发的时间概定。少阳相火申类六气女性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八日乙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七天甲子日。少阳相火寅类六气女性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二天辛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庚子日。
①七,嵌既济卦,其数甲寅,锁定少阳相火寅类六气女性。
第二、“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即为热入血室的典型症状描述。其中,“经水适断”指的是女性经期中断,此时血室空虚,正气相对不足,若外感邪热或外邪乘虚而入,便可能导致热入血室。
“续得寒热 ”,指患者在病后的一段时间(如七八日)内,原本可能已无寒热症状,但随后又出现寒热交替发作的情况。这里的“续”字表明寒热症状是后来才出现的,而非一直持续。
“发作有时 ”指寒热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如定时发作,类似于疟疾的发作模式。
“经水适断” 指患者在出现寒热症状的同时,月经突然中断。这通常表明血室(即子宫)空虚,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①作,嵌益卦,其数庚子,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庚子日。
第三、“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
1、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后,由于血海空虚,正气相对不足,此时若外感邪热,或外邪乘虚而入,直犯血室(指胞宫,是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处所),导致正邪交争,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症。
2、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 :妇女在经期或产后,由于失血过多或气血两虚,导致正气相对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
外感邪热 :此时若外感风热之邪,或外邪乘虚而入,直犯血室,与血相搏,导致气血郁滞,热毒内蕴。
3、热入血室的症状
发热恶寒 :由于外感邪热与体内正气交争,导致体温升高,恶寒怕冷。
胸胁胀满 :邪热侵入血室,与血相搏,导致气血不畅,胸胁部出现胀满感。
下腹疼痛 :湿热下注、瘀血内停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下腹部疼痛。
神志异常 :热毒内蕴,扰乱心神,导致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或易怒等神志异常症状。
如疟状发作 :热入血室后,由于邪热与正气交争,导致症状如疟疾般发作有时,即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第四、“小柴胡汤主之。”用小柴胡汤和解。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
功效主治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解表散热、疏肝解郁等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同时,也适用于热入血室证,有助于改善女性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等症状。
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释放少阳之邪。
半夏、生姜:健胃止呕,调和气机。
人参、大枣:补气健脾,扶正祛邪。
炙甘草:调和诸药,助人参、大枣扶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