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围绕甲辰年终之气,对应小雪至大寒时段。
大运:甲辰年为土运太过之年,终之气时段土湿壅盛,易困脾阳、阻气机。
司天在泉: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全年寒湿偏盛,终之气尤甚。
主气、客气:主气(固定):太阳寒水;客气(轮回):太阴湿土。
客主加临:客气太阴湿土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形成“寒湿相搏”之局,湿寒交阻,阳气受困。
运气病机:寒湿壅滞,伤及中上二焦,脾失健运,胸阳不宣,易见胸满、脉促、恶寒、肢重等症。
《伤寒论》21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21条太阳病误下后,表邪未除,反伤胸中阳气,邪气内陷,与正气相争于胸膈,故见脉促(数而急促,属阳郁不伸)、胸满(气机壅滞)。芍药酸收敛阴,不利于阳气的宣通,故去之,以桂枝汤解表,兼畅达胸阳。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甲辰年终之气寒湿壅盛,易外束表阳、内困气机,与《伤寒论》21条“表邪未解、胸阳被遏”之病机相呼应。寒湿客于上焦,则胸满;正气抗邪,则脉促。二者皆以阳气郁遏为核心,治法均需温通解表、宣畅气机。
桂枝去芍药汤加减化裁
原方局限:仅解表通阳,若寒湿重者,恐力不及。
加减方案:寒重加附子:温肾阳以助散寒;湿明显加苍术、茯苓:健脾化湿;气滞甚加厚朴、苏梗:行气宽胸;若兼痰浊可合二陈汤:化痰降逆。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若未及时温阳化湿,可转为太阴虚寒(腹泻、肢冷)、寒饮上逆(咳喘、心悸)。
防治要点:避寒湿,保暖胸背;饮食忌生冷黏腻,宜温中健脾;可艾灸膻中、中脘以助阳化湿。
《伤寒论》21条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病机为表邪未解、胸阳被遏,桂枝去芍药汤主通阳解表。甲辰年终之气寒湿壅盛,易伤阳气、困气机,与本条病机相合。临证需兼顾温阳化湿,防治寒湿内陷,体现“天人相应”之治。
【名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清·吴谦《医宗金鉴》
程应旄曰:有阳盛而见促脉,亦有阳虚而见促脉者,当辨之于有力无力,仍须辨之于外证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