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作者:江满春 来源: 本站原创 2020-06-28 09:07 我要评论

【原文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伤寒论》第19条指出服桂枝汤后呕吐者,可能继发吐脓血,病机在湿热内蕴、营卫不和。从五运六气视角看,甲辰年终之气(小雪至大寒...

【原文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伤寒论》第19条指出服桂枝汤后呕吐者,可能继发吐脓血,病机在湿热内蕴、营卫不和。从五运六气视角看,甲辰年终之气(小雪至大寒)正值太阴湿土客气加临太阳寒水主气,形成寒湿裹热之局,与经文陈述湿热郁蒸、腐化成脓之机高度契合。

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甲辰年终之气,对应小雪至大寒时段。
   大运:甲辰年为土运太过之年,湿气盛行,终之气时段土湿更盛。
   司天在泉:司天为太阳寒水,在泉为太阴湿土,全年寒湿为主导。
   主气与客气:主气(固定):太阳寒水;客气(轮转):太阴湿土
   客主加临:客气太阴湿土加临主气太阳寒水,湿土克寒水,湿寒交织,郁遏中焦。
   运气病机:土运太过湿盛,客气湿土助其壅滞,寒水主气外束,致湿热内郁不得宣散,易成痈脓。

《伤寒论》19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19条服桂枝汤本为解表,若患者素有内热或湿热蕴结,桂枝辛温助热,引发胃气上逆则吐;湿热郁蒸腐血,其后可能溃烂化脓而吐脓血,本条揭示里热证误用温剂之变。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甲辰年终之气湿土客气加临寒水主气,湿遏热伏,中焦运化不利,湿热内聚。若在本气运条件下误投桂枝汤,辛温助湿生热,湿热蒸腐血肉,与经文“吐脓血”之机完全相合,体现气运加剧内痈形成的倾向。

服桂枝汤吐加减化裁
   原方局限:桂枝汤偏于辛温,适用于风寒表虚证,对于湿热内蕴或里热盛者非但不解反促病进。
   加减方案:若见呕吐、舌苔黄腻,可去桂枝、生姜之温,加黄连、半夏辛开苦降;若已有内热迹象,加黄芩、栀子清泄郁热;若湿热成毒,辅以败酱草、薏苡仁化浊排脓。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湿热不解,可成肺痈、胃痈等脓血症,迁延难愈。
   防治要点:慎用辛温解表法,先辨湿热内蕴之证;治疗以宣化湿热、解毒排脓为则,可选薏苡附子败酱散或千金苇茎汤化裁;注重健脾祛湿、通调气机,防湿聚热郁。

  《伤寒论》第19条提示里热证误服桂枝汤可致吐脓血,其湿热腐脓之机与甲辰年终之气太阴湿土客气加临寒水主气所致湿郁热伏、腐化成痈之运高度相合;临证须慎辨表里寒热,于湿土当令之时尤忌温燥助邪,治当化湿清热、防痈致变。



 

【名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内热者,服桂枝汤则吐,如酒客之类也。既亡津液,又为热所搏,其后必吐脓血。吐脓血,谓之肺痿。
《金匮要略》曰∶热在上焦为肺痿。谓或从汗或从呕吐,重亡津液,故得之。
 
清·吴谦《医宗金鉴》
  凡酒客得桂枝汤而呕者,以辛甘之品,能动热助涌故也。若其人内热素盛,服桂枝汤,又不实时呕出,则益助其热,所以其后必吐脓血也。然亦有不吐脓血者,则是所伤者轻,而热不甚也。
  刘宏璧桂枝气味甚簿,酒客不可与者,举一以例其余也。庸工不得其解,每遇热盛之人,但去桂枝,于甘辛极热之类,全无顾忌,仲景岂意后人如此之愚哉!即如产后不宜寒凉,所以举一白芍之味酸微寒者以示戒,今祗知除去白芍,于三黄寒凉等药,反恣用无忌。殊不知圣人一语,该括无穷,味薄者尚不可与,其味厚者可知;微寒者既在宜禁,而大寒者尤所当戒。世俗不能引申触类,徒以卤莽减裂为事,可见上古医书,非精详玩味,乌能有得耶!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桂枝汤不特酒客当禁,凡热淫于内者,用甘温辛热以助其阳,不能解肌,反能涌越热势,所过致伤阳络,则吐脓血可必也。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者以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暂无标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020-05-23 08:15

网友点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