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床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切)大枣四枚(劈)又(劈)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①辨病先辨人,鉴别少阴与少阳之人的属性,虽说都是火,但少阳火是易于受风邪牵制。
②辨四时之气,查病之起因,主气、客气虽有道,但胜复之气不可违。自然之气虽有杂,但医者心中这杆称,把控要有“度”。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多”而知“弱”之过,因“无阳”而知风胜,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治风阳得阳,顺脾阳而回津。
例如:寅类六气人群,其病起于终之气起于冬至节气后第十一天己巳日。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十三日戊辰日。
又如:申类六气人群,其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四日癸巳日。暴发于三之气小满节气后第九日壬辰日。
内经曰:“风胜则有阳明之复。火胜则有太阳之复。”
故此首要重点:辨病要先辨人,“热多寒少”,此特殊之举,以卫营半表半里为特色,风多寒少。锁定发病人群当以少阳相火之类人群。
其二重点:理解“热多寒少”,即是风多寒少,是“风胜阳明复”道规,且有虚、实之分,经曰:“发汗后,恶寒为虚,不恶寒为实。”
其三重点:病起与发病之术数鉴别:“多”字嵌谦卦,应其数为戊戌,指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小满节气后第十五天戊戌日,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中见火运。火当其位。天政布。寒气行。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己亥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天己亥日,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治少阳之客。
谦虚的错卦是天泽履卦。“履”原意是脚印,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仔细认真辨别事由。
履卦,应其数为戊辰, 其病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十三日戊辰日。主位少阳相火。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火当其位。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己巳 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十一天己巳日,主位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法宜治少阳之客。
戊戌,己亥,是风胜阳明复,实证的举例;而戊辰,己巳是风胜阳明复,虚证的举例。
第二、“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读本句经文,其一、要熟悉中风证,伤寒证的脉象提纲:太阳病中风证脉象提纲:脉浮缓;伤寒证脉象提纲:浮紧。
今见“脉微弱”是因风多寒少,仍以表虚范畴兼见浊清气化不明,此表虚因风胜引起,并非太阳之寒,故后补充说“此无阳也”。
其二、“无阳”之说,是对《内经》云:三之气“宜治太阳之客。”就不要治“太阳”,因为风胜太阳隐去,在自然界中,当天气晴朗之时,出现多风的天气时,太阳就没那么热了。
【名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清·吴谦《医宗金鉴》
喻昌曰:此亦风多寒少之证。「无阳」二字,仲景言之不一,无阳乃无表、无津液之通称也,故以不可更汗为戒。然非汗则风寒终不能解,惟取桂枝之二以治风,越婢之一以治寒,乃为合法耳。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