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前言】本条经文是重复第29条作进一步讲解,分析医生在辨证失误有三:①医者辨得病之人,并未分辨清楚;
②疾病起病与暴发之术数,太过之日,不及之日出现颠倒,也是没有分析明白。
③对于少阴君火患病人群,内经云:“岁天气胜者,太阴复之,地气胜者,厥阴复之,其治皆如胜复之法。”对于少阳相火患病人群,内经云:“岁气之交。天气胜者。则有阳明之复。地气胜者。则有太阳之复。观其胜复。各依其法治之。”
本条细玩特点:“按法治之”而非伏法,以“之”字,为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因“之”嵌比卦,反推错卦是大有卦,而知患病之人为少阳相火,医生辨人而误,导致用方错误。
证象太阳中风证,我也是按法治疗,为什么病情还加重呢?我们带着问题找答案。
①“之”,嵌比卦,打开比卦的钥匙:比卦外坎坤,内艮坤。比卦九五爻为阳位阳居,为中正得位,五阴争一阳,寒盛而阳弱,且六三爻阳位阴居,不得位,“比之匪人”,“匪人”引申为“寒湿之邪”已入侵心腹之中。
医者“按法治之而增剧”,说明不是比卦。比卦的错卦是大有卦。打开大有卦的钥匙:六五阳位阴居,五阳争一阴,阳盛而阴弱。
大有卦,是指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八日辛巳。内经云:“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水运。岁运得位。而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来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治少阳之客。”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小暑节气后第四日庚辰日,内经云:“主位太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金运。水胜火,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经文曰:“按法治之”这个“法”是指少阴君火之人,并非指少阳相火之人。如果是少阴君火人群,其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七日庚辰日,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疾病暴发于三之气,立夏节气后第八日辛已日,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那么用阳旦汤是正确的。
经过以上分析比对后,发现问题错误有三
①医者辨得病之人,并未分辨清楚;
②疾病起病与暴发之术数,太过之日,不及之日出现颠倒,也是没有分析明白。
③对于少阴君火患病人群,内经云:“岁天气胜者,太阴复之,地气胜者,厥阴复之,其治皆如胜复之法。”对于少阳相火患病人群,内经云:“岁气之交。天气胜者。则有阳明之复。地气胜者。则有太阳之复。观其胜复。各依其法治之。”
第二、“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这四种症状,并非太阳之表证,“咽中干,谵语”这是典型阳明证。少阳之人其性阳气运动可在体内体外出入迂回,桂枝汤的给予加速了阳气的升发,邪气直接透过屏障杀入阳明之里,再加上医生没有弄清邪的来路,错误的治疗方案,重发汗,烧针等,导致疾病加重。
第三、“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老师却说半夜手脚都可以回温,小腿可以伸直,后来真如老师所言,您怎么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第四、“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本句经文是指第20条而言:“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发病人群是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群。
庚辰 病起于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土,中见金运。土生金,金生水,其化顺,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宜治太阴之客。
辛巳 病发于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水运。气与运同。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行。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於中。宜治太阳之客。
对于午类的六气人群,用庚辰、辛巳术数可以解锁。
第五,“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对于少阳相火的人群,使用桂枝汤后出现“厥逆,咽中干,烦燥,谵语、烦乱。”这是中气失化,寒盛木郁,寒直中,胃失温煦,阳气不足,故致胃阳虚,以甘草干姜汤来温胃散寒,化解桂枝汤的矛盾,修复胃脘之阳,中阳修复则厥愈且足温。
厥愈,足温,但脚屈伸还是不利,其筋脉仍不和润,这是阴血未复,以芍药甘草汤滋养阴血,血气充则行四未,脚即屈伸自如。
风胜则阳明复,当脾胃和谐,中焦则磨化水谷。桂枝,生姜之热,导致胃气失和,阳明胃热盛则便结,易发谵语,小剂量给予调胃承气和解。大便有微溏浠知胃已和,阴阳之气和谐,内外邪气已散,身体已康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