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伤寒论》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 2025-02-22 08:54 我要评论

【原文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了“心”,“下”,“者”,“承”等四字,均为易经隐藏密码,嵌入了复卦,屯卦,乾卦归妹卦等四卦,阐述了太阳阳明病心烦者,需要与太阳少阳厥阴病心烦作鉴别。明确的指出太阳阳明病艮宫,坤宫六气人,其特点是以阳动而阴不承为细玩。
(1)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①心,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②下,【易·乾卦】本乎地者親下。【易·屯卦】以貴下賤。
③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译】患阳明病,太阳少阳合病,故有吐后心烦,见《伤寒论》第96条“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厥阴病,下后心烦,见《伤寒论》第375条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这里既不吐,不没使用下法,出现心烦的情况,这是阳明病。本句经文嵌入复卦,乾卦,屯卦四卦。
复卦居坤宫,纳干乙,癸两数。与屯卦戊数化合,外合内陷。
而乾卦纳干甲,壬两数。地支为亥数。
(2)可与调胃承气汤。
①承,【易·归妹】女承筐无实。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译】可以给予调胃承气汤治疗。
本句经文嵌入归妹卦。归妹卦居兑宫,纳于丁数。
这个数丁数,与乾卦外干化合,外合内陷。
也就是说阳动而阴不承。
说的是艮宫,坤宫六气人,在丁亥术数,癸亥术数日生病,用调胃承气汤和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吐后心烦,谓之内烦;下后心烦,谓之虚烦。今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则是胃有郁热也,与调胃承气汤,以下郁热。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阳明病,谓已传阳明,不吐、不下,心烦者,谓未经吐、下而心烦也,其为热盛实烦可知。故与调胃承气汤泻热,而烦自除也。
 
【集注】
喻昌曰:胃气及津液,既不由吐、下而伤,则心烦明系胃中热炽,故可与调胃承气汤。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言阳明病,则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矣。若吐下后而烦为虚邪,宜栀子豉汤。未经吐下而烦,是胃火乘心,从前来者为实邪,调其胃而心自和。此实则泻子之法。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不因吐下,而心烦者,胃阳原盛,所谓正阳阳明也。燥土耗伤津液则烦,心烦即谵语之根,甚则谵语,此亦大承气之初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不吐不下,似胃气尚和,然不吐不下而见「不恶寒,反恶热,濈然汗出」之阳明病,则胃中已燥。胃系上通于心,胃中燥热,故心烦。恶人多言,不耐久视书籍,不欲见生客,似愠非愠,似怒非怒,烦出于心而所以致烦者,则本于胃中燥热,故见此证者,譬犹釜中沸水,釜底之薪不去,则沸必不停,此其所以宜调胃承气汤也。独怪近人遇此证,动称邪犯心包,犀角、羚角、至宝丹等,任意杂投,卒至胃中燥热,日甚一日,以至枯槁而死,可哀也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

    2025-02-22 09:18

  • 《伤寒论》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

    《伤寒论》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

    2025-02-22 09:10

  • 《伤寒论》第21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伤寒论》第21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2025-02-22 09:06

  •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

    2025-02-22 09:00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