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伤寒论》第21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 2025-02-22 09:06 我要评论

【原文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原文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夫”,“实”,“语”,“虚”,“者”,“重”,“直”,“视”,“死”,“下”,“利”等十一字,嵌入了家人卦,乾卦坤卦,颐卦,升卦,巽卦,履卦,中孚卦,屯卦,贲卦等十卦,阐述了阳明病声音辨虚实,郑声为虚,谵语为实,无论是乾,坤,艮元六气人可出现郑声与谵语,是以阴动而阳不承而呈现。但是艮元六气人群出现谵语,直视,喘满,下利,是热邪直中阳明,易于直中,而死呢?其原因是丙数,阳动阴不承时,则会出现谵语,直视,喘满,当辛数,阴动而阳不承时,则会出现下利。这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细玩游戏规则。
【原文】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①夫,【易·家人】夫夫婦婦。
②实,【易·本義】乾一而实,坤二而虛。
③语,【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④虚,【易·升卦】虚邑。
【译】谵语,是指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吴谦说:“言语心主之也。心气实热而神有余,则发为谵语。谵语为实,故声长而壮,乱言无次数数更端也。
郑声,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吴谦说:“心气虚热而神不足,则发为郑声。郑声为虚,故音短而细,只将一言重复呢喃也。”
本句经文嵌入家人卦,颐卦,升卦等三卦。这三卦展示特点均为震宫,但意义却不同。震卦理解有二:
①震卦纳干为庚数,地支为卯数。
②巽卦,居震宫,纳干为辛,地支为酉数。
坤宫:升卦居震宫,纳干为庚数。与坤宫内干乙数化合。这叫阴动而阳不承之,故郑声,
艮宫:家人卦,颐卦。隶于巽卦,居震宫,纳干辛数,与艮宫之外干丙数化合。这叫阳动而阴不承之,故谵语。
【原文】郑声者,重语也。
①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②重,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③语,【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译】郑声的人,就是声音低微,一句话重复的说。本句经文嵌入乾卦,坤卦,颐卦。
无论是乾元,坤元,还是艮元,均以阴动而阳不承为郑声。
【原文】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①语,【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②直,【易·说卦】巽为绳直。【易·坤卦】直其正也。
③视,【易·履卦】視履考祥。
④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⑤死,【易·中孚卦】君子以议狱缓死。
⑥下,【易·乾卦】本乎地者親下。【易·屯卦】以貴下賤。
⑦利,【易·賁卦】利有攸往。
【译】病人如果出现眼睛直视,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喘而胸满等症,其预后必死。阳明腑燥热耗气伤阴,肝肾之阴热而劫耗,津血不能上荣于目,便直视;热扰心神则不安故谵语;热灼肺腑则阴伤,喘满,这是阳动而无阴化,故死是必然。如果直视谵语下利,这是阴动而无阳化,故预后同样较差,死。
本句经文嵌入颐卦,巽卦,坤卦,履卦,中孚卦,乾卦,屯卦,贲卦等八卦。
坤元:坤卦,屯卦,
艮元:巽卦,颐卦,履卦,中孚卦,艮卦。
这段经文重点是谈艮宫六气人,谵语,直视,喘满,下利。是热邪直中阳明,其卦象组合多以丙辛合而不化处病因素。
艮元人群易于直中,而死呢?其原因术数仅两:丙,辛。丙为阳,为太过,辛为阴,为不及;当丙,阳动阴不承时,则会出现谵语,直视,喘满,当辛,阴动而阳不承时,则会出现下利。这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道理。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内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谵语由邪气盛,而神识昏也;郑声,由精气夺而声不全也。谵语者,言语不次也;郑声者,郑音不正也。《论语》云∶恶郑声之乱雅乐。又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言郑声不正也。今新瘥气虚,人声转者,是所谓重语者也。若声重亦声转之。
直视谵语,邪胜也。喘满为气上脱;下利为气下脱,是皆主死。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谵语一,有虚有实。实则谵语,阳明热甚,上乘于心,乱言无次,其声高朗,邪气实也。虚则郑声,精神衰乏,不能自主,语言重复,其声微短,正气虚也。
上条下利谵语为可治,此条下利谵语者死。要知谵语不死于下利,而死于直视也。直视者,精不注乎目也;谵语者,神不守乎心也,已属恶候。加之喘满,阳上脱也,故曰死。下利阴下脱也,故曰亦死也。
 
【集注】
戴元礼曰:谵语属阳,郑声属阴。经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谵语者,颠倒错乱,言出无伦,常对空独语,如见鬼状。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老年人遇事则谇语不休,以阳气虚不精明也。此谵语、郑声虚实之所以不同也。二者本不难辨,但阳盛里实,与阴盛格阳,皆能错语,须以他证别之,随证施治可也。
娄全善曰:余用参、耆、归、术等剂治谵语,得愈者甚多,岂可不分虚实,一概用黄连解毒、大小承气等汤以治之乎?
张锡驹曰:实则谵语者,阳明燥热甚而神昏气乱,故不避亲疏,妄言骂詈也。虚则郑声者,神气虚而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也。
方有执曰:直视,精不荣于目也;谵语,神不主乎心也。喘则阳争于上,利则阴争于下,胃中土也,阴阳争夺于上下,而中气不守,故无法可治,而皆主死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同一谵语,而有虚实之分。邪气盛则实,言虽妄诞,与发狂不同,有庄严状,名曰谵语。正气夺则虚,必目见鬼神,故郑重其语,有求生求救之状,名曰郑声。此即从谵语中分出,以明谵语有不因胃实而发者。更释以重语二字,见郑重之谓,而非郑重之音也。若造字出于喉中,与语多重复叮咛不休等义,谁不知其虚,仲景乌庸辨?
上条言死脉,此条言死证。盖谵语本胃实,而不是死证。若谵语而一见虚脉虚证,则是死证,而非胃家实矣。脏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不转睛,不识人,脏腑之气绝矣。喘满见于未汗之前,为里实;见于谵语之时,是肺气已败。呼吸不利,故喘而不休。脾家大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满而不运。若下利不止,是仓禀不藏,门户不要也。与大便难而谵语者,天渊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阳实则为谵语,阳虚则为郑声。郑声之义,语之繁絮重复者。实者,上篇之胃家实是也,虚者,本篇之胃中虚冷是也。
直视谵语,阳亡而神败也。喘满则胃逆而阳上脱,下利则脾陷而阳下脱,是以皆死。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语言之发,必经思虑而后出。心之元神藏于脑,凡有思虑,心为主而脑为役,是故事关探讨,则仰首而神凝,暴受惊恐,则颠眩而神昏。明乎此,然后可与言郑声、谵语之理。本条云:「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张隐庵以为因虚而致谵语,即郑声,并谓此下十二节,皆论谵语而不言郑声。当知郑声即谵语之重复,此特就本书推测言之,其理固未明也。夫热郁则邪实,病久则正虚,固当有一病而兼见谵语、郑声者,固不得谓何证当见谵语,何证当见郑声也。故下文但举谵语而不言郑声,盖脑为清窍,胃中郁热秽气上蒙,则闻见多妄。脑为神舍,久病虚羸,精气耗散,则游魂不归,故卧榻之旁,忽见有鬼出入,或骤见刀兵水火,或途遇蛇虎相逼,似梦似醉,惊呼叫号,是为谵语。或忽在通衢,忽浮大海,恍惚迁变,一时欲归不得,口中呶呶不休,是谓郑声。要知阳明化燥,惟精气壮实者,或但见谵语而不见郑声。然至病延八九日外,神气外浮,恐亦有魂游墟莽之象,若不急下,往往枯槁而死,甚可痛也。惟见此证者,要亦不能无辨,均之「虚也」。生死之间,若死与梦,人方卧寐,神魂从泥丸出,日有所思而梦见之,即日无所思而梦亦见之。然稍有惊觉,即神返其舍,生气存焉耳。人之将死也,神魂亦从泥丸出营,营而上浮,忽忽乎远逝,如叶之脱,如烟之散,则一去而无归矣。故同一神不守舍,不自约束之谵语、郑声关于阳热上薰者,是之谓逼,去其所逼而反本有余。关于精气内夺者,是之谓脱,固其所脱,而犹恐不及。是故阳将上脱,则直视谵语而喘满,阴液内亡,则直视谵语而下利。之二者,不下亦死,况经妄下,临证者不可不慎也。
阳明郁热上薰于脑,脑中燥热,目系强直,神经瞀乱,则直视而谵语,但见此证而并见喘满或下利者,何以知其为必死?盖直视谵语,原为胃中燥实之证,直视谵语而一时并见喘满,则胃中阻隔,吸入之气,至中脘而止,不能下达丹田,吸入之气,与呼出之气并居,肺不能容,是为喘满,其为当下,较然无可疑者。然《金匮》有言:「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又曰:「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夫在上焦者其吸促,为肺虚气弱,在下焦者其吸远,为肾虚不能纳气,皆因中焦正气之虚而推广言之。惟呼吸动摇振振,为气虚形脱之实证,而为三证所同,然则喘满之所以必死者,亦当有此虚象。按暴病之人,胃有宿食,妨其呼吸,一下而其气即调,至于久病虚羸,呼吸之间,肩背俱动,形气不能相保,不下固不免于死,然骤然攻下,胃中有宿食方动,而气已上脱矣,此直视谵语而兼喘满者,所以为必死之证也。《金匮》云:「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盖非胃中燥实,胃热不上攻脑部,断不至神识昏迷而发谵语,虽在下利,其为当下无疑。然何以同一谵语,加之以直视,即为死证,盖直视在太阳温病条内,为误下液亏火逆上盛目系强急之证。今乃未经攻下,阳明燥气业将内藏津液,薰灼殆尽,并脑中目系俱燥,加以协热而利,迫水下泄,则肠胃必无余润。虽于攻下药中,加入生地、石斛、麦冬、玉竹润燥之品,正恐一杯之水,不救车薪。明知不下必死,其如下之不动何,此直视谵语而兼下利者,所以为必死之证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

    2025-02-22 09:18

  • 《伤寒论》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

    《伤寒论》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

    2025-02-22 09:10

  •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

    2025-02-22 09:00

  •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

    2025-02-22 08:55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