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7条 太阳病,十日以去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 2025-02-08 10:19 我要评论

【原文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而肋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译释】本条经文是承接第36条而来,腹满在泉阳明化,胸满少

【原文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论》第37条 太阳病,十日以去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少阴君火甲子类的六气人群,患有太阳病,十天右病势渐退,病人脉浮细,浮脉为是太阳表,因风邪所致,细是指气血虚,发热汗出差不多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是少阴君火的壬子类六气人群,风胜则胃受制,胆胃俱逆,土木壅滞,胸满胁痛。热胜则传阳明,寒盛则传太阴。“胸满胁痛”其病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其脉则弦,用小柴胡汤和解。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之热,防风盛挟持热而入阳明,用人参、甘草、大枣,温补半里,防风挟持寒而入太阴,以生姜、半夏,降浊阴之壅滞而冲逆,且止呕吐
  如果少阴君火壬子类六气人群,其脉浮者,那么其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的壬午日,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为阳明金,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的癸未日,主气阳明金,客气阳明金。那就用麻黄汤和解。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外”,“设”二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外”字,一语双关,锁定少阴君火甲子六气人群,概定疾病起与发的时间。“设”是指少阴君火壬子六气人群。
  第一、“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本句经文直译的话:患有太阳病,十天左右病势渐退,病人脉浮细,浮脉为是太阳表证,因风邪所致,细是指气血虚,发热汗出差不多向好的方向发展。
  解读经文时我们必须首先辨别什么人患病?更要清楚病起于何时,发于何时?
“外”字,嵌坤卦,嵌泰卦。先谈坤卦,其数甲子,锁定患病之人是少阴君火甲子类六气人群。
  乾卦的内干是甲,外干是壬。少阴君火的甲子类人群,是指内干甲子人,患太阳之表病时用汗法治疗,表症已解除。
  再谈㤗卦,其数庚辰,是指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第十三天的庚辰日,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太阴湿土。其病暴发时间是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十三日的辛巳日,主气是阳明金,客气是太阴湿土。
“脉浮细....
..外已解”,浮脉为风,细脉为虚弱,对应风的这组术数是辰巳,辰为太过之数,巳为不及之数。太过数是起病之时,不及为暴发之时。
  但是仲景的初衷是想表达的是壬午,癸未这组术数,因为庚辰数后第三日是壬午数,辛巳数第三日是癸未数,那么医生在辨人,辨疾病时时,辨临床表现,故用方上需要慎重考虑。
  第二、“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这个“设”字,用直译的话指如果,或假如的意思。但仲景的意思是医者要辨人,上一句经文“外”字嵌坤卦,是指甲子人群。这个“设”字,是指乾卦之外干壬数,是指少阴君火的壬子类人群。如果是少阴君火的壬子类六气人群,风胜则胃受制,胆胃俱逆,土木壅滞,胸满胁痛。热胜则传阳明,寒盛则传太阴。“胸满胁痛”其病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其脉则弦,用小柴胡汤和解。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之热,防风盛挟持热而入阳明,用人参、甘草、大枣,温补半里,防风挟持寒而入太阴,以生姜、半夏,降浊阴之壅滞而冲逆,且止呕吐。
  第三、“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如果少阴君火壬子类六气人群,其脉浮者,那么其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的壬午日,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为阳明金,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的癸未日,主气阳明金,客气阳明金。那就用麻黄汤和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十日以去,向解之时也。脉浮细而嗜卧者,表邪已罢也。
病虽已利解之,若脉但浮而不细者,则邪气但在表也,与麻黄汤发散之。
 
清·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十日以上无他证,脉浮细而嗜卧者,外邪已解,不须药也。设有胸满痛等证,则知少阳之外邪未解,故与小柴胡汤和之。若脉但浮不细,而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证,则仍是太阳之外邪未解,当与麻黄汤汗之。
论中脉浮细,太阳少阳脉也;脉弦细,少阳脉也;脉沉细,少阴脉也。脉浮细,身热嗜卧者,阳也;脉沉细,身无热嗜卧者,阴也;脉缓细,身和嗜卧者已解也。是皆不可不察也。
王肯堂曰:此条当是太阳、少阳合病。胸满虽同,而脉浮细嗜卧,则为表邪已解,胁痛为少阳有邪,故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者,又当先治太阳也,故与麻黄汤。此是设为变通之言,非为服柴胡而脉浮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症也。浮细而嗜卧,无少阴症者,虽十日后。尚属太阳,此表解而不了了之谓。设见胸满嗜卧,亦太阳之余邪未散;兼胁痛,是太阳少阳合病矣,以少阳脉弦细也。少阳为枢,枢机不利,一阳之气不升,故胸满胁痛而嗜卧,与小柴胡和之。若脉浮而不细,是浮而有力也。无胸胁痛,则不属少阳。但浮而不大,则不涉阳明,是仍在太阳也。太阳为开,开病反眴 ,故嗜卧。与麻黄汤以开之,使卫气行阳,太阳仍得主外而喜寤矣。与太阳初病用以发汗不同,当小其制而少与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

    2025-02-08 10:21

  •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

    2025-02-08 11:12

  • 《伤寒论》第36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伤寒论》第36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2025-02-08 10:17

  • 《伤寒论》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

    《伤寒论》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

    2025-02-08 10:16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