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3 15:47 我要评论

【原文 第83条 】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历代医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津液不足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咽喉干燥,津液不足也,更发其汗,则津液益枯,故戒。人虽

【原文第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伤寒论》第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前言】本条经文锁定少阳相火寅类、申类的六气人,病人患太阳病暑热,出现咽喉干燥的情况,《素问·五运行大论》曰:“燥胜则地干”是指津液不足。
  又因暑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精耗气,使用汗法治疗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故不可以使用汗法治疗。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干”,“燥”二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干”字,嵌渐卦,锁定疾病起于小暑、芒种节气前后;“燥”字,嵌乾卦,纯阳而无阴,“燥胜则地干”是指津液不足。

  第一、“咽喉干燥者”,对于多因居在西南方位的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太阳病暑热证,因津液亏虚,导致咽喉干燥。
  ①“干”字,嵌渐卦,其数癸酉,是指疾病起于三之气,小暑节气后第三日癸酉日,主位少徵火。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金居火位。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宜治阳明之客。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十三天,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宜治太阳之客。
  ②“燥”字,嵌乾卦,打开乾卦的钥匙,纯阳而无阴,阳与阳之间会发生相互排斥,各自独立。《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地干”是指津液不足。
  第二、“不可发汗”,暑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伤精耗气,使用汗法治疗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故不可以使用汗法治疗。
  ①汗,嵌涣卦,其数戊申,是指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的第四天戊申日。反推疾病起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天的己酉日。




【历代医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津液不足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咽喉干燥,津液不足也,更发其汗,则津液益枯,故戒。人虽有可汗之证,亦不可发汗也。
方有执曰:咽喉干燥,津液素亏,本于肾水不足,盖少阴之脉循喉咙也,发汗则津液愈亡。
程应旄曰:凡遇可汗之证,必当顾虑上焦之津液,又有如此者。
张璐曰:此条与咽中闭塞,似同实异。此戒发汗以夺阳明之津,彼戒发汗以夺少阴之血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津液亏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主皮毛而胃主肌肉。汗之自内出者,一由肺气外泄出之皮毛,一由脾输胃中水谷之液出之肌理。咽喉干燥,则肺胃精液,本自亏损,一经发汗,淋巴管中乳糜尽涸,其燥益不可去,甚则肺热叶焦,而成痿躄,不甚则唇口焦黑而谵语,此不可发汗之由于肺胃液亏者也。高士宗乃谓:“心系入肺上挟咽,咽干而燥,为心血虚,肾脉入肺中循喉咙,喉干为肾虚,心肾精血皆虚,故不可发汗。”吾不信咽喉之滋既果持此心肾二脉乎,抑尤重持肺胃之液乎!究之愈精微,则愈迂远不切,学者误从其说,则终身迷惘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

    2025-02-13 16:06

  •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2025-02-13 16:04

  •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2025-02-13 16:04

  • 《伤寒论》第93条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

    《伤寒论》第93条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

    2025-02-13 16:02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