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3 16:22 我要评论

【原文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心”、“中”、“而”、“者”、“小”、“建”、“中”、“之”等八字,均为易经隐藏密码,分别

【原文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前言】本条经文阐述了少阴君火子类、午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少阳伤寒。对于子类人群来说疾病起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前第二天的戊戌日,对于午类人群来说,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二天的乙亥日,因患得少阳伤寒,而出现“心中悸而发烦,”用以小建中汤和解,
因枯木而偷袭弱土,故而燥热郁生,伤耗胃脘之精液,则胃败于中。何为枯木?疾病暴发时间在终之气,天寒地冻,此木为枯,枯木易生虚火。故小建中汤是以胶饴,甘草,大枣,补脾而生胃中津液,生姜、桂技、芍药,疏木而清相火。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二三日”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是对太阳病少阳伤寒证,疾病起与发时间上的概定。
  第一、“伤寒二三日”本句经文“伤寒”二字,明确病位在太阳,病名是少阳伤寒证。关于“二三日”是对疾病起与发时间上的概定。

  对于子类人群来说疾病起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前第二天的戊戌日。曹颖甫明确指出:“伤寒二三日,为二三候之期限(二候为十四日、三候为二十一日)。过七日则当传阳明,过十四日则当传少阳。”与我分析的芒种节气前二天,刚好是小满节气后第十四天的戊戌日。主位太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火当其位。天政布。寒气行。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天的己亥日。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火土相得。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治少阳之客。

  对于午类人群来说,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二天的乙亥日。主位太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金运。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夫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治少阳之客。
  疾病则起于三之气小暑节气后的第三天甲戌日。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
  这个时间概念切记不能混淆。

  第二、“心中悸而烦者”,本句经文“心中悸”与心悸,是两个概念。“中”实则是指胃的中脘处,是因脾阳不振,胃中腐蚀的温度降低,太阳寒水与少阳之热气交织错杂,陷入于胃脘部即“心下”处,可以理解少阳伤寒水气射胃脘吧。胃脘于心下,古人常常把胃脘痛,称之为心痛,并非真心痛。少阳伤寒水气霸凌于心下,则“心中悸”。兼见邪热虚火于胃脘中而“烦”。正应之三之气:“民病寒。反热中。”热有虚实之分:实者则是热盛则口干欲饮,则五苓散主之;虚者则是热不盛则虚烦,故无口渴咽干之兆。

  第三、“小建中汤主之。”主张使用小建中汤和解。是以太阳病传入少阳,相火郁盛,不可用汗法,汗法易亡少阳之津液,少阳为木,木中津亏,则枯木土弱,邪透破第二道防线,必传阳明之里,胃气和则病愈,胃土失去木疏则滞,故“心中悸而烦”。是因枯木而偷袭弱土,故而燥热郁生,伤耗胃脘之精液,则胃败于中,以胶饴,甘草,大枣,补脾而生胃中津液,生姜、桂技、芍药,疏木而清相火。


成无己:“伤寒二三日,邪气在表,未当传里之时, 心中悸而烦,是非邪气搏所致。心悸者, 气虚也;烦者,血虚也。以气血内虚,与小建中汤先建其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