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围绕子午年岁火太过,终之气燥金在泉;丑未年岁土不及,终之气寒水在泉。二者皆属阴寒偏盛之期,阳气闭藏,病愈较迟。
大运:子午年火运太过,热伏于内;丑未年土运不及,湿弱不运。终之气皆主寒,外寒引动内虚,故病后恢复缓慢。
司天在泉:子午年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丑未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终之气以在泉之气为主导,或燥或寒,皆能耗气。
主气与客气:主气(固定)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轮回)子午年为阳明燥金,丑未年为太阳寒水。客主加临,或为燥金加临寒水,金寒水冷;或寒水加临寒水,凛冽尤甚。
客主加临:客气阳明燥金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则燥冷敛伤津气;客气太阳寒水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则寒凝更甚,阳气不展。
运气病机:终之气寒凝气滞,风邪虽解,然阳气郁遏,津液不布,脾胃运化不及,故病后“不了了”,需待气转温通。
《伤寒论》10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10条风邪袭表,病虽解而正气未复,营卫未和,脾胃气弱,清阳不升,故仍觉身体困重、神疲不爽。非表邪未尽,为气化未周,正虚未复之象。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终之气寒主收引,气机滞涩,风病初愈者,阳气未能及时舒展,脾胃受纳运化之力不及,与“不了了”之机相契合。十二日恰合两候之期,应天地气化周转一轮,木气渐衰,土气渐旺,脾胃得助,故能自愈。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若误汗、误下或过服寒凉,可伤阳损津,转为虚寒或燥结之证。
防治要点:病后宜静养、节饮食、避风寒。药治应慎用辛散,忌大汗大下,以防重虚其虚。
《伤寒论》第10条以“十二日愈”揭示病愈与气化周期相应之理。终之气寒凝气滞,风病解后正虚不復,需候天地气转,土旺木衰而自愈。体现了天人相应、病愈倚赖气化周全的整体观,为预后判断与病后调护提供重要思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