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0条:风家,表解不了

作者:江满春 来源: 本站原创 2020-06-08 15:21 我要评论

【原文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伤寒论》第10条陈述风邪表证虽解,但正气未复而缠绵不愈的预后。其愈期与自然气化规律相应,尤与终之气(小雪至大寒...

【原文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伤寒论》第10条陈述风邪表证虽解,但正气未复而缠绵不愈的预后。其愈期与自然气化规律相应,尤与终之气(小雪至大寒)的气运特点相关。本阶段气候寒凝,人体阳气内藏,风邪虽去,气化周转需时,待天地气机转枢,正气方能渐复。

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围绕子午年岁火太过,终之气燥金在泉;丑未年岁土不及,终之气寒水在泉。二者皆属阴寒偏盛之期,阳气闭藏,病愈较迟。
   大运:子午年火运太过,热伏于内;丑未年土运不及,湿弱不运。终之气皆主寒,外寒引动内虚,故病后恢复缓慢。
   司天在泉:子午年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丑未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终之气以在泉之气为主导,或燥或寒,皆能耗气。
   主气与客气:主气(固定)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轮回)子午年为阳明燥金,丑未年为太阳寒水。客主加临,或为燥金加临寒水,金寒水冷;或寒水加临寒水,凛冽尤甚。
   客主加临:客气阳明燥金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则燥冷敛伤津气;客气太阳寒水加临主气太阳寒水,则寒凝更甚,阳气不展。
   运气病机:终之气寒凝气滞,风邪虽解,然阳气郁遏,津液不布,脾胃运化不及,故病后“不了了”,需待气转温通。

《伤寒论》10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10条风邪袭表,病虽解而正气未复,营卫未和,脾胃气弱,清阳不升,故仍觉身体困重、神疲不爽。非表邪未尽,为气化未周,正虚未复之象。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终之气寒主收引,气机滞涩,风病初愈者,阳气未能及时舒展,脾胃受纳运化之力不及,与“不了了”之机相契合。十二日恰合两候之期,应天地气化周转一轮,木气渐衰,土气渐旺,脾胃得助,故能自愈。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若误汗、误下或过服寒凉,可伤阳损津,转为虚寒或燥结之证。
   防治要点病后宜静养、节饮食、避风寒。药治应慎用辛散,忌大汗大下,以防重虚其虚。

   《伤寒论》第10条以“十二日愈”揭示病愈与气化周期相应之理。终之气寒凝气滞,风病解后正虚不復,需候天地气转,土旺木衰而自愈。体现了天人相应、病愈倚赖气化周全的整体观,为预后判断与病后调护提供重要思路。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中风家,发汗解后,未全快畅者,十二日大邪皆去,六经悉和则愈。
 
清·吴谦《医宗金鉴》
风家,谓太阳中风也。表解,谓用桂枝汤病已解也。不了了者,不清楚也。言用桂枝汤其表已解,而犹不清楚者,在经余邪未尽耳。十二日经尽之时,余邪尽,自然愈也。
 
魏荔彤曰此条申明太阳中风病愈后,风邪留滞之证,应听其自愈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不了了者,余邪未除也。七日表解后,复过一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而五脏元气始充,故十二日精神慧爽而愈。此虽举风家,伤寒概之矣。如太阳七日病衰,头痛少愈,曰衰曰少,皆表解而不了了之谓也。六经部位有高下,故发病有迟早之不同。如阳明二日发,八日衰,厥阴至六日发,十二日衰,则六经皆自七日解,而十二日愈。夫若误治,又不在此例。
仲景分别六经,各经俱有中风伤寒脉症治法。叔和时太阳篇存者多,而失者少,他经存者少,而失者多。阳明篇尚有中风脉症二条。少阳经只症一条而不及脉。三阴俱有中风欲愈脉,俱无中风脉症。以《伤寒论》为全书,不亦疏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暂无标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020-05-23 08:15

网友点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