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1条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

作者:江满春 来源: 本站原创 2020-06-08 15:24 我要评论

【原文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伤寒论》第11条陈述了寒热真假的辨证特色,揭示了疾病表象与本质相反的病理机制...

【原文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伤寒论》第11条陈述了寒热真假的辨证特色,揭示了疾病表象与本质相反的病理机制。本条与五运六气理论中“客主加临”所致寒热错杂状态深度契合,在终之气阶段(小雪至大寒),外界气候的寒水主气与不同的火热客气相结合,极易引发人体内部阴阳格拒,出现内在病机与外在症候相反的特殊表现,是运气影响病机转化的典型例证。

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围绕子午之年与卯酉之年的终之气阶段,从小雪至大寒节气时段。
    大运:子午之年为阳干太过之年,火运太过;卯酉之年为阴干不及之年,金运不及。两者均在终之气时段展现出特殊影响。
    司天在泉:子午之年,司天为少阴君火,在泉为阳明燥金;卯酉之年,司天为阳明燥金,在泉为少阴君火。司天与在泉之气共同定调全年气化框架。
    主气与客气:终之气的主气固定为太阳寒水。客气轮回变化:子午之年,终之气的客气为阳明燥金;卯酉之年,终之气的客气为少阴君火。
    客主加临:指轮转的客气加临固定的主气之上。其格局为“客气在前,主气在后”,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本时段的气候特征与致病特点。
    运气病机:终之气阶段,主气为寒,若客气为少阴君火(卯酉之年),则形成“火加于寒”的加临格局,阳热被外寒郁遏,易成内热外寒;若客气为阳明燥金(子午之年),则形成“金加于寒”的格局,清凉收敛之气加剧外寒,也可郁闭内在阳气而化热。两者皆可导致表里寒热错杂之证。

《伤寒论》11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11条经文阐述了“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两种阴阳寒热格拒的病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外在热象为假,是虚阳浮越于体表所致(热在皮肤),内在阳气衰微、阴寒凝滞才是本质(寒在骨髓);“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其外在寒象为假,是阳热深伏、郁遏于内而不能外达所致(寒在皮肤),里热炽盛才是根本(热在骨髓)。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终之气的运气格局为经文陈述病机提供了特定的发生条件。主气太阳寒水营造了外在寒冷的环境。若逢卯酉之年,客气少阴君火加临,则形成“外寒内火”之气,人体感之,阳热被外寒闭郁于内,极易出现“阳热深伏骨髓”而“体表反显寒象”的真热假寒证;若逢子午之年,客气阳明燥金加临寒水之主气,金气清凉收引,助长寒凝,若人体阳气本虚,则可能导致阴寒内盛,通迫虚阳浮越于外,形成“阴寒凝滞骨髓”而“体表反显热象”的真寒假热证。运气因素造就的寒热错杂气候环境,是诱发本类复杂病机的重要外因。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本时段误治,寒热真假辨误,其变证迅疾。真热假寒误用热药,犹如泼油救火,助长里热,可致津枯热厥、神昏谵语;真寒假热误用寒药,则雪上加霜,直折残阳,可致阳亡液脱、冷汗厥逆。
    防治要点:临证终之气时,遇寒热之症,必审其详。首审查患者内在真实意愿(如欲衣与否),参合口燥、渴饮、尿赤、便溏、脉象重按有力无力等里证,穿透表象,直窥本质,治疗时谨守“甚者从之”之则,采用反佐法等,防药病格拒。

   《伤寒论》第11条揭示了寒热真假辨别的重点在“欲”与“不欲”,与五运六气终之气“客主加临”所形成的特殊寒热错杂气候高度相吻合。子午、卯酉之年,客气或火或金加临太阳寒水主气之上,构成人体内热外寒或内寒外热的病机外在诱导条件,经文虽未出方,却呈现以最高阶的辨证原则,警示医者必须参合运气,详审内证,方能识破假象,避免误治,在复杂病机中把握阴阳格拒之本质。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寒也;身寒不欲衣者,表寒里热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身体为表,藏府为里,此以内外分表里也。皮肤为表,骨髓为里;六府为表,五藏为里,此以身体之浅深,藏府之阴阳分表里也。病人,已病之人也:身大热,谓通身内外皆热,三阳证也。反欲得近衣者,乃是假热,虽在皮肤之浅,而真寒实在骨髓之深,阴极似阳证也。身大寒,谓通身内外皆寒,三阴证也。反不欲近衣者,乃是假寒,虽在皮肤之浅,而真热实在骨髓之深,阳极似阴证也。
【按】此以人之苦欲,测其寒热真假,而定阴阳之证也。当与少阴、厥阴病论中表热里寒、里热表寒、脉滑而厥、恶寒不欲近衣、口燥咽干等条参看。
 
【集注】
  郑重光曰皮肤者,骨髓之外,浮浅之分也;骨髓者,皮肤之内,沉深之分也。欲得近衣,借外以御内,此真寒也;体有着而成忤,不在衣之厚薄,此假寒也。不察人之苦欲,何以测其真寒、真热而定标本乎?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此属内因,不是外感,亦不关于七情。病在形躯,不涉脏腑,亦不犯于经络。故无六经脉证之可凭,非天时寒热所可拘也。是病只在骨髓,不在皮肤。皮肤寒热,是指天时,不是指病。两身字言身当其时也。若指皮肤,则不可为骨髓非身矣。风寒之邪得之于骤,故无定体。或发热恶寒,或骨内热而脏腑寒,或手足寒而肠胃热,或内外皆寒,或表里俱热,此骨髓之邪积渐使然,故无定体。伤寒中风之寒,是时令之邪气,故感其邪者,畏而恶之。此大热大寒,是时令之正气,因病非外来,故反欲之。伤寒中风之发热,是人身之阳气,故能与寒气相争。此骨髓之寒热,是渐积之伏邪,故虽逢天令之大寒大热,亦不能除。时大热而身反欲复衣,时大寒而反欲裸身,此病在骨髓,与病营卫者不同。法当以六味、八味二丸,补肾中之真阴真阳,而骨髓之蓄热痼寒,可得渐平耳。原化嗣伯水攻之法,但可以资谭柄,而不可为继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暂无标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020-05-23 08:15

网友点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