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伤寒论》第20条陈述过汗致阳虚漏汗证,病机为卫阳亏虚、液损及阳。适逢丙辰年终之气阶段,寒水司天与湿土在泉交织,形成寒湿笼罩之气化格局。本运气条件下人体阳气易受困遏,腠理开阖失司,与经文陈述“发汗遂漏不止”之机形成时空呼应,呈现天人相应的病理特征。
五运六气背景
    时间:围绕丙辰年终之气,对应小雪至大寒节气段。
    岁运:为水运太过,寒水之气盛行;终之气阶段水运叠加寒湿之气。
    司天在泉: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在泉之气为太阴湿土。
    主气客气:主气系太阳寒水(固定),客气属太阴湿土(轮转)。
    客主加临:太阴湿土(客气)加临太阳寒水(主气)之态势。
    运气病机:为寒湿困表,阳气耗损:寒水主令伤阳气,湿土客气阻气化,形成表阳不固而湿郁内停的特殊病理环境。
《伤寒论》20条经文病机
    《伤寒论》20条发汗过峻导致卫阳大伤,腠理失固而汗漏不止;阳失温煦则恶风;津液外泄则小便难、四肢失濡;阳虚不能化津,筋脉失养故见四肢拘急、屈伸不利;为阳虚液脱,阳伤为主而津损为次。
运气病机与经文病机契合
    丙辰年终之气寒湿壅盛之局,与桂枝加附子汤证高度相应。寒水司天易伤阳气,湿土在泉阻碍气化,人体腠理在此气化环境下更易开泄失常;外感病过汗后,阳气随汗液外泄之势尤甚,呈现“漏不止”之危候;寒湿困遏使阳气不得宣通,加重四肢拘急症状,小便难亦与湿浊内停相关;运气条件放大阳虚不固之病机。
 
桂枝加附子汤加减化裁
    原方局限:重在温阳固表,化湿、滋阴之力不足,于湿浊内停或阴液大伤者力有未逮。
    加减方案:寒湿重者加苍术、茯苓运脾化湿;阳虚甚者增干姜助附子温中;津伤明显加白芍、五味子酸甘化阴;兼气短加黄芪益气固表。
终之气运用警惕
    失治转归:过汗伤阳若不及时固护,可发展为阴阳两脱之危候;寒湿相搏易传入太阴,出现下利、水肿等变证。
    防治要点:发表需严格把握汗法尺度;阳虚之人预用温中之法;药后宜啜热粥助药力,忌食生冷碍阳气来复。
    丙辰年终之气寒湿肆虐,人体阳气易损难复。《伤寒论》20条陈述过汗致阳虚漏汗证,正与本运气背景下卫阳不固、寒湿困表之病机相合。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之法,不仅针对阳虚汗漏之证,更与岁运寒水太过、在泉湿土困阻之气化格局相呼应,体现“谨守气机,无失病宜”的治则要义。   
【名家注解】
  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腠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脱液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
 
  太阳中风,本当解肌,若大发其汗,如水流漓,因而遂漏不止,其人必腠理大开,表阳不固,故恶风也。液伤于内,膀胱津少,故小便难也。液伤于外,复加风袭,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也。宜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服依桂枝汤法者,是于固阳敛液中,和荣卫解风邪也。
 方有执曰:此太阳中风误汗之变证。小便难者,以汗漏不止,必亡阳、亡津液。亡阳则气不足,亡津液则水道枯竭。且小便者,膀胱所司也。膀胱本太阳经,而为诸阳主气,气不足则化不行矣。
  程知曰:此阳气与阴液两亡,复加外风袭入,与真武证微细有别,真武汤是救里寒亡阳之失,急于回阳者;桂枝加附子汤是救表寒漏风之失,急于温经者。
 
 太阳固当汗,若不取微似有汗而发之太过,阳气无所止息,而汗出不止矣。汗多亡阳,玄府不闭,风乘虚入,故复恶风。汗多于表,津弱于里,故小便难。四肢者,诸阳之末,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故筋急而屈伸不利也。此离(“离”八卦之一,象征火)中阳虚,不能摄水,当用桂枝以补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坎”八卦之一,象征水)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罢,而手足便利矣。
  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若无他变症,仍与桂枝汤。若形如疟,是玄府反闭,故加麻黄;此玄府不闭,故加附子。若大汗出后而大烦渴,是阳陷于内,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此漏不止而小便难,四肢不利,是阳亡于外,急当扶阳。此发汗虽不言何物,其为麻黄汤可知。盖桂枝汤有芍药而无麻黄,故虽大汗出,而玄府能闭,但使阳陷于里,断不使阳亡于外也。
  此与伤寒自汗出条颇同而义殊。彼脚挛急在未汗前,是阴虚;此四肢急在汗后,是阳虚。自汗因心烦,其出微;遂漏因亡阳,故不止。小便数尚未难,恶寒微不若恶风之甚,挛急在脚尚轻于四肢不利,故彼用芍药甘草汤,此用桂枝加附子,其命剂悬殊矣。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