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伤寒论》第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浮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1-10-02 09:59 我要评论

【原文140】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促者,必结胸也; 脉细数者,必咽痛;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脉紧者,头痛未止。 脉沉紧者,必心下痛; 脉沉滑

【原文140】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促者,必结胸也;
脉细数者,必咽痛;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脉紧者,头痛未止。
脉沉紧者,必心下痛;
脉沉滑者,协热利;
脉数滑者,必下血。

【译释】本条经文是对太阳病辩证须三因制宜着重强调,实者为伤寒,虚者为中风;术数有太过,不及之别;人体有身强,身弱之不同。医者辩证审因不当,使用“下之”,人为导致阴阳颠倒病邪传入内,在其脉象上作一一说明。
  “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这句经文黄元御译释比较全面:“太阳病,下之,里邪既去,经热不得内传,而表邪未解,经热不能外达,表里迫束,故脉见促象。而不结胸者,则表阳未陷,经气郁勃,必当外发为汗,此为欲解也。”
  关于吴谦对脉象上作以深度说明,实则是暗示什么?我们先看吴的译释:“脉促当是「脉浮」,始与不结胸为欲解之文义相属。脉浮当是「脉促」,始与论中结胸、胸满同义。脉紧当是「脉细数」,脉细数当是「脉紧」,始合论中二经本脉。脉浮滑当是「脉数滑」,浮滑是论中白虎汤证之脉,数滑是论中下脓血之脉。细玩诸篇自知。”重点品味:“细玩诸篇自知”,看看吴谦他说不是“读”伤寒论,是“玩”伤寒论,牛B吧。谈的就是阴阳颠倒之意。且举例:白虎汤。是由太阳变厥阴证。实则是谈山泽损卦的错卦泽山咸卦。
例如:太阳变厥阴《伤寒论》“第72条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与《伤寒论》“第350条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又如:太阳变厥阴《伤寒论》“第73条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甘草汤则是厥阴证的方剂。见《伤寒论》“第356条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脉促者,必结胸也;”这句经文我们回忆《伤寒论》128条:“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藏结为阴,结胸为阳结。成无己说:“下后脉浮,为上焦阳邪结,而为结胸也,经曰∶结胸者,寸脉浮,关脉沉。”也正如吴谦所说:“脉浮当是「脉促」”。按照这个思路会意卦象为水火既济卦,人为“下之”后,卦象阴阳颠倒火水未济卦;或者地天泰卦,人为“下之”后卦象阴阳颠倒天地否卦,如此类推,故自然结胸。
  “脉细数者,必咽痛;”吴谦说:“脉紧当是「脉细数」,脉细数当是「脉紧」,始合论中二经本脉。”成无己说:“下后脉紧,则太阳之邪,传于少阴,经曰∶ 脉紧者属少阴。《内经》曰∶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所以脉紧者, 必咽痛。”按照这个思路会意卦象为水地比卦,人为“下之”后,卦象阴阳颠倒成地水师卦,由太阳病传入少阴。《伤寒论》“第36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且注明清楚“不可下”,“下之”其卦象颠倒成地水师卦《伤寒论》“第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细辛附子汤在七鸟化法中是以苦辛除痞。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成无己说:“脉弦则太阳之邪传于少阳,经曰∶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所以脉弦者,必两胁拘急。”卦象同为水地比卦,错卦为火天大有卦。《伤寒论》“第66条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太阳传入少阳,《伤寒论》“第266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者,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紧者,与小柴胡汤。”又如卦象为水天需卦综卦为天水讼卦,《伤寒论》“第100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太阳传入少阳,《伤寒论》“第266条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者,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紧者,与小柴胡汤。”
  “脉紧者,头痛未止。”成无己说:“下后邪气传里,则头痛未止,脉细数为邪未传里而伤气也,细为气少,数为在表,故头痛未止。”重复吴谦的说法:“脉紧当是「脉细数」,脉细数当是「脉紧」,始合论中二经本脉。”地雷复卦的错卦为天风逅卦,例如:《伤寒论》“第170条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由太阳病传入少阴,《伤寒论》“第321条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由太阳传入少阴的有方剂很多,通脉四逆汤,甘桔汤等等,就不必一一列举。
  “脉沉紧者,必心下痛;”成无己说:“脉沉紧,则太阳之邪传于阳明,为里实也,沉为在里,紧为里实,阳明里实,故必欲呕。”地天泰卦的错卦、综卦是天地否卦。例如:《伤寒论》“第12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自欲极吐下者,先此时,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极吐下,故知也。”由太阳病传入阳明,《伤寒论》“第397条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脉沉滑者,协热利;”吴谦说:“脉沉滑,宿食脉,有表误下,协热入里下利,法当从协热下利治也。”地风升卦的综卦是泽地萃卦。《伤寒论》:“第24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由太阳传入厥阴,《伤寒论》“第371条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脉数滑者,必下血。”吴谦说:“脉数滑,积热脉,有表误下邪陷入阴,伤荣下血,法当从下脓血治也。”山泽损卦的错卦泽山咸卦。例如:太阳变厥阴《伤寒论》“第72条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与《伤寒论》“第350条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学习《伤寒论》重点的是要举一反三,太阳变少阴,变少阳,变阳明,变厥阴,病邪来时,疾病现在处于在什么位置,最坏攻击到哪个脏腑?最好的预期康复到什么程度,这些中医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不但要了如指掌,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知己知比百战百胜。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

    2022-01-18 09:38

  •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

    2022-01-15 08:38

  •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2021-11-26 10:56

  •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2021-11-26 10:50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