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本有久寒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译释】本条经文是对138条“正在心下”病位在太阳,小陷胸汤补充说明。并列出103条、136条作以鉴别,本条历代争论最多,分为两党对侍:以成无己、程知、汪琥一党;以吴谦,柯琴,黄元御等一党,各说千秋,本人以《周易》卦象作以还原修复,对错各自辨识。
“太阳病,二三日”,太阳病,其临床表现为头项强痛而恶寒。二三日,是顺行,还是逆行呢?辰戌为为第一日,辰顺行巳为第二日,午为第三日;戌为第一日,戌顺行亥为第二日,子为第三日。吴谦,柯琴,黄元御等人说:“二三日,正传阳明,少阳之时。”按照顺行规律那就不对,如果辰戌逆行,辰逆行第二日为卯,第三日为寅,戌逆行为第二日为酉,第三日为申。酉卯术数为阳明,寅申术数为少阳。这样就对上了吴谦,柯琴,黄元御等大家所说的传阳明,少阳。而成无己并未说传入阳明,少阳,只说:“太阳病,二三日,邪在表也。”程知,汪琥支持成的观点。
“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本有久寒也”,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易·復卦】的隐藏密码。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天地以本爲心者也。其术数有五: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病位在太阳。
“心下必有结”,心下,吴谦说:“心下,胃之分也”,胃者,阳明也。“必结”,结指结胸,实者,不能卧,睡不下,睡下就胸闷、喘;必然“但欲起”。这句经文可以意味卦象为艮上乾下叠加而成的山天大畜卦,其术数有太过和不及之分,当然其病也有虚实之分。太过术数有五: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病位在少阴;显然对不上太阳证,那么不及术数有五: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病位在太阳,病位对上,我们再来看下一句经文……
“心下必有结”,心下,吴谦说:“心下,胃之分也”,胃者,阳明也。“必结”,结指结胸,实者,不能卧,睡不下,睡下就胸闷、喘;必然“但欲起”。这句经文可以意味卦象为艮上乾下叠加而成的山天大畜卦,其术数有太过和不及之分,当然其病也有虚实之分。太过术数有五: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病位在少阴;显然对不上太阳证,那么不及术数有五: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病位在太阳,病位对上,我们再来看下一句经文……
“脉微弱者,本有久寒也”,这句话与前面“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自相矛盾,那么可以卦象意味为天地否卦,是由地天泰卦的综卦演变而来,刚好就对上了这段经文。我们回到《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大畜卦、泰卦其术数相同,病位相同,方药也相同:调胃承气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均为下法。成无己:“心下结满,有水分,有寒分,有气分,今脉微弱,知本有寒分。”
“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这句经文是承接上138条经文小陷胸汤与103条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是与大柴胡汤证对比作鉴别。病位均在“心下”,虽均为太阳病,因术数不同,患病的人群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不相同。
我们再反回《伤寒论》“第136条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与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说明医者使用下法也是通过慎重考虑的。成无己:“医见心下结,而反下之,则太阳表邪乘虚入里,利止则邪气留结为结胸,利不止,至次日复如前下利不止者,是邪热下攻肠胃,为挟热利也。”说明很多人考虑是大陷胸,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并没有考虑小陷胸汤,再次提醒,三因制宜的重要性。
我们再反回《伤寒论》“第136条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与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说明医者使用下法也是通过慎重考虑的。成无己:“医见心下结,而反下之,则太阳表邪乘虚入里,利止则邪气留结为结胸,利不止,至次日复如前下利不止者,是邪热下攻肠胃,为挟热利也。”说明很多人考虑是大陷胸,大柴胡汤,调胃承气汤,并没有考虑小陷胸汤,再次提醒,三因制宜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