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1-10-20 11:19 我要评论

【原文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

【原文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译释】学习本条经文谈到三个问题:
  1、病位介入在太阳与少阳之间,或者是少阳与阳明之间,或者是二阳并病,或者是三阳并病;
  2、虽辩证失误,使用“而以他药下之”,但不变证。像这样的情况,前提必须有太阳,少阳,阳明证,其卦象的互卦、错卦、综卦的变化相同。这样的情况常见三种可能:①第一种可能是互卦相同,综卦也相同,例如:乾卦的互卦是乾卦,综卦也是乾卦;坤卦的互卦是坤卦,综卦也是坤卦;②第二种可能是仅综卦相同,互卦、错卦不相同,例如:大过卦的综卦也是大过卦,坎卦的综卦也是坎卦,离卦的综卦也是离卦,中孚卦的综卦也是中孚卦,小过卦的综卦也是小过卦;③第三种情况是互卦、错卦、综卦均相同,例如既济卦的互卦是火水未济、 错卦是火水未济、综卦是火水未济;
  3、“结胸”与“痞”的鉴别,在痛与不痛之间。
  “伤寒五六日”,伤寒为表实证。“五六日”,以辰戌为第一日,从辰顺行到申为第五日,顺至酉为六日,从戌顺行到寅为第五日,顺至到卯为六日。也就是说“寅申”两日为少阳,“卯酉”两日为阳明。概定了病发时间,概定发病的人群,概定发病的部位。
  “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复与柴胡汤”“呕”恶心想吐。“发热”就是外感的发热情况。成无己说:“邪在半表半里之证”,在文字排列上按照卦象分析是坎上离下叠加而成的水火既济卦,病位在太阳,其术数常见于太过的五大术数: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柴胡汤证具”“具”,【說文】共置也。这是柴胡汤病案中,临床共同的表现。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即便医生辩证失误,使用承气类的药物泻下,但是患者的柴胡证恶心想吐,发热的临床症状依然还在。实则是说即便阴阳颠倒互卦、错卦、综卦的卦象变化,柴胡证恶心想吐,发热的临床症状依然还在,依然还是可以使用柴胡汤和解。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虽说是使用下法,阴阳也确实颠倒了,但是互卦、错卦、综卦的结果是一样的。例如既济卦的互卦是火水未济、 错卦是火水未济、综卦是火水未济;“不为逆”不能为逆证处理。

 

 

  “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吴谦说:“必蒸蒸而振战,然后发热汗出而解矣。盖以下后虚中、作解之状皆如是也。”“蒸蒸而振”振【易·恒卦】易经隐藏密码。振恒在上。是指恒卦动上爻,变卦为火风鼎卦,会意为热气蒸发于上。恒卦的术数为己巳,是由太阳传入厥阴,见《伤寒论》“第73条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有的人可以汗出自解,有的人病在太阳汗出口渴,有的人病传厥阴,汗出不渴。
  “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这句经文是可以参照《伤寒论》134条、135条、136条。是山雷颐卦,或者是坎卦变化而来,谈到颐卦本病在阳明,使用下法后,出现结胸,病位在太阳,颐卦是对应《伤寒论》134条经文;关于坎卦是由少阳并太阳,其司天术数为辛卯,或癸卯,在泉术数为丙子,或戊子,对应的是《伤寒论》135条,136条。
  学习中医跟所学人悟性和坚韧性有巨大关系。学中医是需要悟性,老师可能就几句话,所说的这些知识都要你自己用心去品悟,我的经验告诉我,老师说的书中所说的,以及书上所讲的,未必都是对的,必须自己悟,在实践中去悟,你才能得到真知,其次就是你必须长期不协的努力坚持下去。第一是喜欢它,第二是好奇它,我想把里面的东西纠正,我想找到真实的东西,故此我一直在坚持下去。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但者,裼也,【玉篇】脫衣见体也;满者,音悶,同懣,【說文】煩也,就是说胸前烦闷,没有“鞭痛”;痞者,【正字通】方书,不痛者为痞满,痛者为结胸。胸痹,有因下而结者,从虛及阳气下陷治之。有不因下而痞者,从上虛及痰饮食郁湿热治之。柴胡汤是和解不了的。疾病常发于冬末春初,终之气,患病的人群也不同,在卦象上常见于艮卦,常常是太阳、阳明并病,此环节如果没有阻断好,将会传入太阴,或者是厥阴,会出现四肢厥疼痛或者是腹胀痛,便秘等情况,故此提前阻断使用半夏泻心汤和解。


 

  其术数为丁丑,终之气,病位在太阳,艮卦动上爻,变卦为地山谦卦。其夫术数为壬辰,病位在少阴,其卦象为山风蛊卦
  同时要了解艮卦的互卦是雷水解卦,错卦是兑为泽,综卦是震为雷卦,这样才能知己知此百战百胜,这些套路我们都要了如指掌,方能扭转乾坤。

  1、丁丑岁终之气。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水当其位。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於寒。则民病关节禁固。腰脽疼。寒湿持於气交而为疾也。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玄。间谷宜稷。则寒不为邪。此六气 之常也。岁气之交。湿胜则有厥阴之复。寒胜则有太阴之复。其治各依其胜复之法。
  2、
壬辰 岁五之气。自秋分日申初。至小雪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阴火。中见木运。木生火。火胜金。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黅。间谷宜豆。虽有热邪。不能为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

    2022-01-18 09:38

  •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

    2022-01-15 08:38

  •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2021-11-26 10:56

  •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

    2021-11-26 10:50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