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条细玩特点:观卦与临卦,都是仔细观察,观卦的意思是由下往上看,而临卦则是居高临下看,分析问题对我不利的因素核心要害在什么地方,便于出对应之策。
第一、“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本句经文对“手叉自冒心”,与“叉手自冒心”需要作鉴别。
①“手叉”为单手,“叉手”为双手。
②“自冒心”是指手冒汗。
本句经文正确译释:在未开始诊脉时,病人手放在脉枕上,医生见病人手叉冒汗。第64条“叉手自冒心”叉手行拱手礼时的动作时,病人自我感觉手心有冒汗潮湿。
很多医生解释双手按胸口,或者单手按胸口,建议认真把经文读透“心下悸,欲得按”,然后再发表意见,这是64条后句补充说明。
“手叉自冒心”是锁定少阳相火寅类、申类的六气人群,其病起于四之气酉日生病,暴发于五之气申日。在炎热气候之时,病人手叉冒汗是“民病暴引”,阳气伸展时,“暴饮”寒凉,这是冷饮抑制阳气伸展。
“叉手自冒心”是指少阴相火午类、子类的六气人群,其病起于五之气的申日,疾病暴发于四之气的酉日。因五之气交寒露、立冬节气是阳气内敛之时,过度发汗,使阳不能内敛,这是汗法打破了阴阳颠倒的规律。
故两者处理的方法是不相同的,“手叉自冒心”可以身体通过“咳”来调节自愈;“叉手自冒心”应以桂枝甘草汤和解。
“心”字,嵌复卦,是指阴盛阳微,但七日必来复。此“自冒心”是因节令与六气人群之不同而异,故治疗的方法应异。
第二、“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医生因观察病人手冒汗,判断其心阳不足。于是教病人以咳的方式宣通心阳,令疾病由阴转阳,身体会向愈发展。“手叉自冒心”是不需要服药治疗的,如有服用,必然会两耳聋,听不见的。
①“师”字,嵌师卦,其数壬申,锁定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四之气的癸酉日,病发于五之气的壬申日。师卦动初爻是临卦,临卦有居高临下的意思,由上往下观察。师卦九二阳爻内动,如果将师卦初爻阴爻变为阳爻,这样便可以牵制所有阴爻,恐防所有阴爻被九二阳爻野心泛滥,影响六五之帝位。故将师卦下卦之坎卦改变为兑卦,兑对肺,肺对咳,用兑的目的是牵制内震之动,故“令咳不咳。”
②“教”字,嵌观卦,观卦是从下往上观察。它与临卦是相反的。道法自然,查找病因,必须仔细观察,既要发现问题的根原,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试”字,嵌无妄卦,药是治疗有病之疾,没有病就不要乱试吃药。
第三、“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所以说,这样的原因,原本是阳气不足,发汗亡阳又耗津,精与血同源互化,血与津液同源互化,它们都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故精与津液的关系也是同源同化的。在病理状态下,精亏可伴有津液不足,反之津液亏耗也可导致精的亏虚。所以说:“阳气虚,精气不得上通于耳故。”
“以”字,嵌明夷卦,与师卦同为坎宫,上坤下离,中存震坎,阴多阳少,阴盛阳衰,致使阳明之气,竟为邪气所干。
第四、“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为什么要“发汗”?是因为感受湿温暑邪,医者判断失误,给予风寒解表之剂后出后,火邪传入阳明,由表传里,胃中干,口干欲饮,这句经文重点要理解“后”字,“饮水多必喘”,其因脾土湿陷而喘,“以水灌之亦喘”,“以”字嵌明夷卦,是水泛木郁,木郁则风动而喘。
成无己:“发汗多亡阳,胸中阳气不足者,病患手叉自冒心。师见外证知阳气不足也;又试令咳而不即咳者,耳聋也,知阳气虚明矣。耳聋者,阳气虚,精气不得上通于耳故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