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68条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作者:江满春 来源:湖北武汉 2025-02-13 14:45 我要评论

【原文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译释】伤寒病发热恶寒服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后,疾病即可痊愈,如果有的人出现服用汤药后,发汗了还没痊愈

【原文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发病少阳相火寅、申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四之气,因有汗出、恶寒、怕冷、咽干、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医者误以为感受风寒,使用汗法给予治疗。暴发于五之气,反而恶寒怕冷加重,说明医者未切中病机。仔细辨识其病机,是土虚水寒,应补土敛汗升阳,芍药甘草附子汤和解。
  本条细玩特点:提醒医者诊断疾病时要因时而制宜,四之气气候炎热,注意饮水有度,因水性寒凉,寒水欺土木郁而掩盖病情,医者易于误诊。
  第一、“发汗,病不解”,病人有汗出、恶寒、怕冷、咽干、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医者使用汗法给予治疗,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说明医者未切中病机。汗为心之液,心五行为火,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发汗伤子,子伤而木陷,木郁阳陷,己虚水寒,故病不解。
  ①“病不解”,“病”字,嵌坎卦,其数庚寅,锁定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不解”,没找到病因,医者未切中病机。
  ②“解”字,嵌解卦,其数丙申,震上坎下,病人处于抱阴而负阳之位。病人咽喉干痛,医者误仅是诱因,真正原因是夏季炎热“民病暴引。嗌乾引饮。”
  疾病起于四之气,大暑节气后第十一天的丁酉日,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寒两降。民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
  疾病暴发于秋分节气后第八天的丙申日,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水运。水金相和。又气与运同。岁之司气。是为玄化。时令至此。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宜治太阳之客。
  第二、“反恶寒者”,恶寒怕冷还加重了。
  ①“寒”,见四之气“振栗。少气。”之“振栗”,是指身体畏寒而颤抖。
  对于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四之气,处暑节气后第十六天的癸酉日,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寒湿之气。下奉少阴之今。寒雨降。民病暴引。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瘫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十三天的壬申日。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宜治太阳之客。
  第三、“虚故也”,其“虚”是汗法引起的吗?《黄帝内经》云:“振栗、少气。”少气是因寒而来,发汗致荣血虚。
  ①“虚”字,嵌升卦,地升风,以类比象,在地上植入树木,树木由矮小到高大,象征阳气升起。
  ②“故”字,所以观察事情的变化与发展,分析此表不解反恶寒,其病机是土虚水寒,故不解也。
  第四、“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丁得己则平,乙得癸则长,取甘草平己土之虚,以白芍敛阴止汗,用附子温肾水之寒,大地回暖,寒木解冻。

【历代医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发汗病解,则不恶寒;发汗病不解,表实者,亦不恶寒。今发汗病且不解,又反恶寒者,荣卫俱虚也。汗出则荣虚,恶寒则卫虚,与芍药甘草附子汤,以补荣卫。
清·吴谦《医宗金鉴》
发汗病不解之「不」字,当是衍文。盖发汗病不解,则当恶寒,今日反恶寒者,正所谓病解之义也,病解恶寒,始谓之虚。
伤寒、发汗病不解,则当恶寒,非表虚也,是表邪犹在不解,仍当汗也。今发汗汗出,病已解,不当恶寒矣。反恶寒者,非表邪也,乃阳虚不能卫外所致,故以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盖用附子以扶阳,芍药以补阴,甘草佐附芍补阴阳而调荣卫也。
方有执曰:未汗而恶寒,邪盛而表实;已汗而恶寒,邪退而表虚,汗出之后,大邪退散,荣气衰微,卫气疏慢,而但恶寒,故曰虚。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发汗后反恶寒,里虚也,表虽不解,急当救里,若反与桂枝攻表,此误也。故于桂枝汤去桂、姜、枣,加附子以温经散寒,助芍药、甘草以和中耳。
脚挛急与芍药甘草汤,本治阴虚,此阴阳俱虚,故加附子,皆仲景治里不治表之义。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汗泄血中温气,木郁阳陷,故表病不解,而反加恶寒。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清风而敛营血,甘草培土而荣木气,附子暖水以补温气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发汗病不解,未可定为何也。汗大出恶热,则为白虎汤。外证不解,汗出恶风,则宜发汗,为桂枝汤证。若反恶寒者,则为营气不足。血分中热度太低,不能温分肉而濡皮毛,故反恶寒。芍药甘草汤在误服阳旦汤条下,原为血不养筋,两脚挛急,疏导营血下行之方治。今微丝血管中血热不充,至于不能抵御外寒,故用芍药甘草以疏达营血,使得充满于微丝血管中,更加熟附子一枚以助之,使血分中热度增高,而恶寒之证自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69条茯苓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第69条茯苓四逆汤主之

    2025-02-13 14:55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