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3 16:05 我要评论

【原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

【原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前言】本条经文锁定少阴君火的六气人群,患太阳病寒温。暴发于终之气的小雪节气农历十月二十九、三十、初一这三天,为月亮空缺时,人体五脏的脏气经气皆虚衰。而冬季气候反常,冬天应该寒冷,却似春天,皮肤肌肉毛孔张开,人们冬季都有进补养生的习惯,吃进入汗流出,人们会宽衣解带,寒邪逞虚而入寄宿于人体。
  冬温邪气起于三之气大暑节气前后,其气候反常:“寒气行。雨乃降。”是冬温病起于之时,“民病寒。反热中。”少阳之经脉,居于半表半里之间,阴包阳时则内郁,故热来而寒往;阳包阴时,这叫里寒外乘,故热往而寒来。少阳经行于胸胁,循胃口而下,逆而上行,戊土受克,胆胃俱逆,土木壅遏,故饮食不纳,胸胁满而烦呕生。风与寒两邪气相战,少阳经脉又处半表半里之间,与脏腑相连系相互感应的,风性迅猛挟持寒邪,顺经气而行传入里,其气乱窜,窜到哪里那里必痛,窜入腹中,必然腹痛,窜入上焦,木乘土,则气逆而呕吐,使用小柴胡汤作为战后修复。
  也有的病人邪深气盛,服用小柴胡汤不能和解,反而出现寒热往来更加明显,出现口渴,邪气寒热错杂而变异,阳明热化,是指吃进温补之品,有的会出现口渴,也有人会出现便秘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血弱气尽”为突破口,找到疾病暴发于冬温小雪节气月空之日,百姓习惯冬令纳入温补之品养生,玄府大开,给邪留门,寄宿于人体。蕴酿,发展,成因,疾病起于三之气大暑节气前后;以“邪高”而知风邪挟持寒邪攻击的人体少阳,顺经气而达内脏腑,受害于“中”,腹受之而腹痛,木乘土气逆而呕,用小柴胡汤;因热化而“不服”则讼,当以“法”而绳之。


  第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读本句经文,成无己提示“月郭空之时,”顺着此提示,查看《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我们再读《内经》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阳气布。候反温。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血弱气尽”是指小雪节气农历十月二十九(丁酉)、三十(戊戌)、初一(己亥),这三天,为月亮空缺时,人体五脏的脏气经气皆虚衰。
  “腠理开,邪气因入”是指冬季气候反常,冬天应该寒冷,却似春天,皮肤肌肉毛孔张开,人们冬季都有进补养生的习惯,吃进入汗流出,人们会宽衣解带,寒邪逞虚而入寄宿于人体。
  ①“弱”字,嵌大过卦,其数丙午,大过卦的错卦是颐卦。颐卦,其数丙子,是指子类、午类的六气人群,在特殊的时间养生:小雪节气后在农历十月二十九(丁酉)、三十(戊戌)、初一(己亥)月球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暗面面向地球,故看不到月亮。也是成无己所说的“月郭空之时。”
  颐,研究养生之道,在于自食其力,如果养生不当也会有凶险的。打开颐卦的钥匙:两阳爻在外,中间四个阴爻向内收缩,每个阴爻都在牵引初、上两个阳爻。引申为咀嚼食物时上颚静止、下颚活动的状态。提示很多人在冬季喜欢吃一些补品养生,但不是所以人都适宜。

  第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冬温,疾病起于三之气大暑节气前后,其气候反常:“寒气行。雨乃降。”是冬温病暴发之时,“民病寒。反热中。”
  因为少阳之经脉,居于半表半里之间,阴包阳时则内郁,故热来而寒往;阳包阴时,这叫里寒外乘,故热往而寒来。少阳经行于胸胁,循胃口而下,逆而上行,戊土受克,胆胃俱逆,土木壅遏,故饮食不纳,胸胁满而烦呕生。
  ①“相”字,嵌咸卦,其数丁酉,本意为感应。打开咸卦的钥匙:如果以天地否卦做参照,柔上而刚下,三爻和上爻进行交互,阴阳之间有了初步感应。咸卦是阴包阳时则内郁,故热来而寒往。

  第三、“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风与寒两邪气相战,少阳经脉又处半表半里之间,与脏腑相连系相互感应的,风性迅猛挟持寒邪,顺经气而行传入里,其气乱窜,窜到哪里那里必痛,窜入腹中,必然腹痛,窜入上焦,木乘土,则气逆而呕吐,使用小柴胡汤作为战后修复。
  ①“邪高”,“邪”乾卦,其数甲午,是指寒邪易攻击少阴君火午数的六气人群人体上部。“高”嵌巽卦,其数壬午,巽为风,是指风邪易迅猛攻击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群的人体。

  第四、“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也有的病人邪深气盛,服用小柴胡汤不能和解,反而出现寒热往来更加明显,出现口渴,这是阳明经热,应该按照阳明经热证方案处理。
  ①“服”字,嵌讼卦,其数辛未,本意为相互不信任,引发争讼。打开讼卦的钥匙:当位的九五(君主)和不当位的爻争讼,一正压百邪。
  是指少阴君火庚午,庚子类的六气人群,如果服用小柴胡汤后,出现口渴,说明疾病已传阳明,
  讼卦的错卦是地火明夷卦。
  明夷卦,其数是辛丑,本意是光明受伤,是指太阳沉在地底下,进入夜间模式,黑暗无光。打开明夷卦的钥匙:六五爻阳位阴居,为不当位,其它爻都当位,不当位的九五(君主)能力低下,不胜其位,故“走出门庭。”臣子弃暗投明。门庭对应人体足阳明胃经。
  ②“已”字,嵌损卦,其数丁酉,打开损卦的钥匙:如果以地天㤗卦做参照:刚上而柔下,三爻和上爻进行交互,损下益上。损卦是阳包阴时,这叫里寒外乘,故热往而寒来。服用小柴胡汤反而出现热往寒来更明显。
  疾病起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前后,气候闷热,暑热寒湿错杂,人如同在蒸笼里烹饪样,受害于“中”。暴发于终之气,“中”是指脾胃,阳明热化,此时气候导致其病阳明热化。鼎卦内兑乾,百病从口入,兑为口,乾为温补之品,是指吃进温补品,有的会出现口渴,也有人会出现便秘。





 
【历代医家注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人之气血随时盛衰,当月郭空之时,则为血弱气尽,腠理开疏之时也。邪气乘虚,伤人则深。《针经》曰∶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血气虚,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缓,腠理开,毛发残,瞧理薄,垢落,当是时遇贼风,则其入深者是矣。邪因正虚,自表之里,而结于胁下,与正分争,作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此为自外之内。经络与脏腑相连,气随经必传于里,故曰其痛下。痛,一作病。邪在上焦为邪高,邪渐传里为痛下,里气与邪气相搏,逆而上行,故使呕也。与小柴胡汤,以解半表半里之邪。
清·吴谦《医宗金鉴》此详申上三条,妇人中风、伤寒,经水适来过多,以致血弱气尽,腠理不密,邪热之气乘虚入于血室,邪与正相抟,结于少阳之界,故邪结于下也。邪正相争,争于阳则热,争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也;争已必衰,衰则止,故休作有时也;少阳病已入半里,将近厥阴,故默默不欲饮食也;少阳胆与厥阴肝相为表里,故曰:藏府相连也。少阳之脉,下胸中,循表;厥阳之脉,抵少腹,循里,故其痛必及于下也。少阳之邪,从胸而下,因胸而病及于,故曰:邪高痛下也。邪从胸循入里,里气上拒,故使呕也。仲景重出此条,仍主之以小柴胡汤者,使知法不外少阳,不必另从厥阴血室中求治也。喻昌曰:「如结胸状」四字,仲景当恐形容不尽,重以藏府相连,邪高痛下之语,畅发病情。盖血室者冲脉也,下居腹内,厥阴肝之所主也。而少阳之胆与肝相连,府邪在上,藏邪在下,胃口逼处二邪之界,所以默默不欲饮食,而但喜呕耳。期门者,肝之募也,随其实而泻之,泻肝之实也,又刺期门之注脚也。小柴胡汤,治少阳之正法也。毋犯胃气及上二焦,则舍期门、小柴胡汤,更无他法矣。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此仲景自注柴胡证。首五句,释胸胁苦满之因。正邪三句,释往来寒热之义。此下多有阙文,故文理不连属也。柴胡汤有芩、参、甘、枣,皆生津之品。服之反渴者,必胃家已实,津液不足以和胃也,当行白虎、承气等法。仍用柴胡加减,非其治矣。此少阳将转属阳明之证。上论两经合并病。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少阳之病,缘太阳、阳明之经外感风寒,经气郁勃,逼侵少阳。少阳之经,因于二阳之侵,血弱气尽,腠里开泄。二阳经邪,因而内入,与本经正气,两相搏战,经气郁迫,结滞胁下。少阳之经,自头走足,脉循胁肋,病则经气不降,横塞胁肋,此胸胁苦满,胁下痞硬之故也。正气病则正亦为邪,阴郁而为寒,是为阴邪,阳郁而为热,是为阳邪。邪正分争,休作有时,此往来寒热之故也。分争之久,正气困乏,精神衰倦,静默无言,饮食不思,此默默不欲饮食之故也。脾脏胃腑,以膜相连,一被木邪,则胃气上逆,脾气下陷。脾气既陷,则肝气抑遏而克脾土,其痛必在下部,此腹中作痛之故也。胃土既逆,则上脘填塞,君火不降,浊气涌翻,于是心烦而喜呕吐。胃土逆则邪高,脾土陷则痛下,痛下而邪高,此心烦喜呕之故也。是皆小柴胡证,宜以主之。邪气入内者,正气病而成邪,是即邪气之内传,非必风寒之里入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太阳部分,为肌表两层,表气统于手太阴肺,卫气所从出也。肌腠统于足太阴脾,营气所从出也。营卫两伤,不独表气不固,肌理亦不密,病邪直薄太阳陷于胁下。胁下者,寒水之藏所居也。正气从里出表,与外邪相抗,邪气胜,则生表寒,正气胜,则生表热。休作有时之由,古未有能言其意者,盖病虽起于营卫两虚,惟两虚之中,必有一胜。设卫气差胜,则卫气出与邪争而作于昼,以卫气昼行于阳也。设营气差胜,而卫阳虚,则营气出与邪争而作于夜,以营气夜行于阳也。正气历若干时而胜,即历若干时而休,此休作有时之确证也。尝见病疟之人,休作日早则易愈,日晏则难愈,盖以发于清晨,卫阳强盛,发于日晡,卫阳日消故也。所以默默不欲饮食者,消水之力,气为主,气尽则肺不能肃降,而水之上源渟,渟则不渴。消谷之力,脾为主,血弱则脾不能健运,而消谷之力微,微则不饥。水与宿食俱停,故不欲饮食。至于「藏府相连」数语,尤为解人难索,吾直以为藏即肾藏,寒水之藏也。府即膀胱,寒水之府也。藏府相连,为下焦决渎之道路,即西医所谓「输尿管」,《内经》所谓「水道出焉」者是也。盖肾与膀胱,以二输尿管相连属,故仲师谓之「藏府相连,邪正相抟,结于胁下」,适当太阳寒水藏府相连之处。下焦决渎,阻而不行,于是胁下之痛,下连少腹。太阳标阳吸于上,下焦水道阻于下,遂至倒行逆施而成呕。且痛之为义,本为邪正相持,水拥肾与膀胱,而痛连一藏一府,究其实则为下焦不通,《内经》所谓「不通则痛」也。至若方之所以用柴胡者,柴胡发表寒也,黄芩清上热也,此为寒热往来设也。人参所以滋肺阴,以其主气也。大枣、甘草所以助脾阳,以其统血也,此为血弱气尽设也。生姜以安胃,则不呕。生半夏以去水,则一藏一府之痛消,而以外无余事矣。惟服小柴胡汤而渴,则证属阳明白虎承气,随证酌用可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伤寒论》第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

    2025-02-13 15:57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