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午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火劫惊狂证。其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客气为阳明。当主气不变,客气则易变,疾病是在此时植入。而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当主气与客气均为阳明时,而患者表现“脉浮,病在表,可发汗。”而医生用火疗强行取发汗,而非桂枝汤。火疗后,导致有的病人汗出过多而亡阳,汗为心之液,阳气严重受损而衰竭,诱发惊狂,病人比较焦虑,睡眠不安定,无法平卧的等症状。还可用于火逆烦躁、胸腹动剧者,以及疟疾而有上冲者。主张使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解。方中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柔,以求气机流畅。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以复其虚。佐生姜、大枣振奋中焦营卫生化之源,并助桂枝甘草温复阳气。蜀漆涤痰散邪,通畅神明之路。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心阳,安定心神。本方配伍特点 :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桂枝扶助心阳,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火疗要因人因时而制宜,如果是在五之气主客均为阳明时,有两类人群特别要注意: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人,此节气时感冒,想用艾灸火疗方法取汗,不管是医者,还是病人,请谨慎辨病施治。
第一、“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本句经文首先锁定午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火劫惊狂证。“伤寒脉浮”,以运气学来说,其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客气为阳明。当主气不变,客气则易变,疾病是在此时植入。而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当主气与客气均为阳明时,而患者表现“脉浮”,病在表,可发汗,医生用火疗强行取发汗。“迫”就是强行的意思。
火疗,能不能治感冒呢?当然是可以。但要因人因时而制宜,如果是在五之气主客均为阳明时,有两类人群特别要注意: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人,主客均为阳明节气时感冒,想用艾灸火疗方法取汗,不管是医者,还是病人,请谨慎辨病施治。
第二、“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火疗后,导致有的病人汗出过多而亡阳,汗为心之液,阳气严重受损而衰竭,必然会诱发惊狂,病人比较焦虑,睡眠不安定,无法平卧的等症状。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五天的戊子日, 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金胜木。燥令行。余火内格。肿於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霿翳。病生皮腠。内舍於胁。下连少腹。甚则寒中。地将易也。宜治阳明之客。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一天的己丑日,主位少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气奥运同。燥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调阳明之客。
第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主张使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解。黄元御说:“以阳亡湿动,君相离根,浊阴上填,心宫胶塞,蜀漆除道而清君侧也。
蜀漆苦寒疏利,扫秽行瘀,破坚化积,清涤痰涎,涌吐垢浊,是以善医痎疟惊狂之病。”
方中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柔,以求气机流畅。
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以复其虚。
佐生姜、大枣振奋中焦营卫生化之源,并助桂枝甘草温复阳气。
蜀漆涤痰散邪,通畅神明之路。
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心阳,安定心神。
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桂枝扶助心阳,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临床如见失眠,可加石菖蒲、酸枣仁、远志;气虚,加党参、黄芪;寒甚,加重桂枝量,也可酌加干姜、熟附子;伴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等。
成无己:“伤寒脉浮,责邪在表,医以火劫发汗,汗大出者,亡其阳。汗者,心之液。亡阳则心气虚,心恶热,火邪内迫,则心神浮越,故惊狂,起卧不安,与桂枝汤,解未尽表邪;去芍药,以芍药益阴,非亡阳所宜也;火邪错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阳气亡脱,加龙骨、 牡蛎之涩以固之。《本草》云: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属是也。”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火疗要因人因时而制宜,如果是在五之气主客均为阳明时,有两类人群特别要注意: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人,此节气时感冒,想用艾灸火疗方法取汗,不管是医者,还是病人,请谨慎辨病施治。
第一、“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本句经文首先锁定午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火劫惊狂证。“伤寒脉浮”,以运气学来说,其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客气为阳明。当主气不变,客气则易变,疾病是在此时植入。而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当主气与客气均为阳明时,而患者表现“脉浮”,病在表,可发汗,医生用火疗强行取发汗。“迫”就是强行的意思。
火疗,能不能治感冒呢?当然是可以。但要因人因时而制宜,如果是在五之气主客均为阳明时,有两类人群特别要注意: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之人,主客均为阳明节气时感冒,想用艾灸火疗方法取汗,不管是医者,还是病人,请谨慎辨病施治。
第二、“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火疗后,导致有的病人汗出过多而亡阳,汗为心之液,阳气严重受损而衰竭,必然会诱发惊狂,病人比较焦虑,睡眠不安定,无法平卧的等症状。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五天的戊子日, 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金胜木。燥令行。余火内格。肿於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霿翳。病生皮腠。内舍於胁。下连少腹。甚则寒中。地将易也。宜治阳明之客。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一天的己丑日,主位少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气奥运同。燥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调阳明之客。
第三、“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主张使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解。黄元御说:“以阳亡湿动,君相离根,浊阴上填,心宫胶塞,蜀漆除道而清君侧也。
蜀漆苦寒疏利,扫秽行瘀,破坚化积,清涤痰涎,涌吐垢浊,是以善医痎疟惊狂之病。”
方中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柔,以求气机流畅。
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以复其虚。
佐生姜、大枣振奋中焦营卫生化之源,并助桂枝甘草温复阳气。
蜀漆涤痰散邪,通畅神明之路。
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心阳,安定心神。
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桂枝扶助心阳,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临床如见失眠,可加石菖蒲、酸枣仁、远志;气虚,加党参、黄芪;寒甚,加重桂枝量,也可酌加干姜、熟附子;伴阴虚者,酌加生地、麦冬等。
成无己:“伤寒脉浮,责邪在表,医以火劫发汗,汗大出者,亡其阳。汗者,心之液。亡阳则心气虚,心恶热,火邪内迫,则心神浮越,故惊狂,起卧不安,与桂枝汤,解未尽表邪;去芍药,以芍药益阴,非亡阳所宜也;火邪错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阳气亡脱,加龙骨、 牡蛎之涩以固之。《本草》云: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属是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