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患病人群为少阳相火之寅类,申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少阳伤寒证兼下焦蓄血证。
其病起于终之气不及术数之亥日,暴发于太过之术数之戌时,主气为太阳,客气为少阳,当主客互换时,也是疾病成形后暴发之时,如证见“膀胱热结”时,寅类与申类人群,虽说均是少阳相火之身,患得病名相同:少阳伤寒证兼见下焦蓄血证。但其临床表现却有异:
1、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其临床表现易发“狂”。
2、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时,多见于两种临床表现:
①是膀胱腑中瘀血会自动排出,瘀热随血出,不治而愈。
②承接104条后续而谈:当少阳伤寒证与热盛胃闭证同时出现时,是先解外证,小柴胡汤和解,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
因医者使用柴胡加芒硝汤后,仍然外证未解,又添“少腹急结”新病,依然是先用小柴胡汤解外证,再用桃核承气汤攻其瘀血,取桂枝、桃仁,行经脉而破凝瘀,以芒硝、大黄,泻郁热而下积血,甘草补其中气。
无论是因下焦蓄血而“狂”,还是“少腹急结”之瘀热,只要无他症,均可使用桃核承气汤攻之。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如”、“血”、“攻”三字,辨识患病少阳相火之人,又“外解已”之“已”嵌损卦,用损下益上之大法,致经热内传,结于膀胱之腑,血室瘀蒸,是太阳病下焦蓄血证之因,也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有不明白者,请读下经文注解。
第一、“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本句经文首先锁定得病的人群为少阳相火寅类、申类的人群,患得太阳病少阳伤寒证兼下焦蓄血证。
“太阳病”在运气学来说,一语双关,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客气为少阳,发于三之气,主气为少阳,客气为太阳。主客互换的关系,“不解”直译没有得到缓解。
①解,嵌解卦,其数丙申,提示少阳相火申类的六气人群。“不解”深度理解,不是少阳相火申类的六气人群,是少阳相火寅的六气人群。为何是寅类六气人群呢?看下句分讲。
通常该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二天的乙亥日,暴发于小暑节后第四天的甲戌日,若以七天为一候,此在七天之内,“热结膀胱”化热随经传腑,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其人如狂”,黄元御说:“膀胱者,太阳之腑,水腑不清,膀胱素有湿热,一因表郁,腑热内发,故表热随经而深结也。热结则其人如狂,缘膀胱热结,必入血室,血者心所生,胎君火而孕阳神,血热则心神扰乱,是以狂作也。”
①如,嵌离卦,其数庚申。是指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更易患下焦蓄血证而“狂”。
“血自下,下者愈”,而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是热与血相结而为瘀热,膀胱腑中瘀血会自动排出,瘀热也随血出,使瘀热自下而散去,不治而愈。
①血,嵌坎卦,坎为血卦,其数庚寅,指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血自动排出,热随血下,不治而愈。
②自,嵌需卦,其数乙巳,卦辞曰:“需于血,出自穴。”其错卦是晋卦,其数乙亥,概定了疾病植入的时间,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二天的乙亥日。
第二、“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本句经文重点突出“外”字,其有两个意思:其一、“外”是指少阳伤寒表证,应该用小柴胡汤和解。因为疾病是起于终之气不及之数日,主气为太阳,客气为少阳,暴发于三之气太过之日,主气为少阳,客气为太阳。见《伤寒论》第104条提示“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
其病起于终之气不及术数之亥日,暴发于太过之术数之戌时,主气为太阳,客气为少阳,当主客互换时,也是疾病成形后暴发之时,如证见“膀胱热结”时,寅类与申类人群,虽说均是少阳相火之身,患得病名相同:少阳伤寒证兼见下焦蓄血证。但其临床表现却有异:
1、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其临床表现易发“狂”。
2、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时,多见于两种临床表现:
①是膀胱腑中瘀血会自动排出,瘀热随血出,不治而愈。
②承接104条后续而谈:当少阳伤寒证与热盛胃闭证同时出现时,是先解外证,小柴胡汤和解,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
因医者使用柴胡加芒硝汤后,仍然外证未解,又添“少腹急结”新病,依然是先用小柴胡汤解外证,再用桃核承气汤攻其瘀血,取桂枝、桃仁,行经脉而破凝瘀,以芒硝、大黄,泻郁热而下积血,甘草补其中气。
无论是因下焦蓄血而“狂”,还是“少腹急结”之瘀热,只要无他症,均可使用桃核承气汤攻之。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如”、“血”、“攻”三字,辨识患病少阳相火之人,又“外解已”之“已”嵌损卦,用损下益上之大法,致经热内传,结于膀胱之腑,血室瘀蒸,是太阳病下焦蓄血证之因,也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有不明白者,请读下经文注解。
第一、“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本句经文首先锁定得病的人群为少阳相火寅类、申类的人群,患得太阳病少阳伤寒证兼下焦蓄血证。
“太阳病”在运气学来说,一语双关,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客气为少阳,发于三之气,主气为少阳,客气为太阳。主客互换的关系,“不解”直译没有得到缓解。
①解,嵌解卦,其数丙申,提示少阳相火申类的六气人群。“不解”深度理解,不是少阳相火申类的六气人群,是少阳相火寅的六气人群。为何是寅类六气人群呢?看下句分讲。
通常该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二天的乙亥日,暴发于小暑节后第四天的甲戌日,若以七天为一候,此在七天之内,“热结膀胱”化热随经传腑,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其人如狂”,黄元御说:“膀胱者,太阳之腑,水腑不清,膀胱素有湿热,一因表郁,腑热内发,故表热随经而深结也。热结则其人如狂,缘膀胱热结,必入血室,血者心所生,胎君火而孕阳神,血热则心神扰乱,是以狂作也。”
①如,嵌离卦,其数庚申。是指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更易患下焦蓄血证而“狂”。
“血自下,下者愈”,而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是热与血相结而为瘀热,膀胱腑中瘀血会自动排出,瘀热也随血出,使瘀热自下而散去,不治而愈。
①血,嵌坎卦,坎为血卦,其数庚寅,指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下焦蓄血证,血自动排出,热随血下,不治而愈。
②自,嵌需卦,其数乙巳,卦辞曰:“需于血,出自穴。”其错卦是晋卦,其数乙亥,概定了疾病植入的时间,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二天的乙亥日。
第二、“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本句经文重点突出“外”字,其有两个意思:其一、“外”是指少阳伤寒表证,应该用小柴胡汤和解。因为疾病是起于终之气不及之数日,主气为太阳,客气为少阳,暴发于三之气太过之日,主气为少阳,客气为太阳。见《伤寒论》第104条提示“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
其二、“外”又有太阳病中风证之表,当以桂枝汤解外;这句经文“当”字,嵌履卦,其数戊辰,履,本意是指脚印,引申则是鉴别:其辰巳两数主客二气均为太阳,而履之错卦,是谦卦,其戌亥两数主客二气是太阳少阳互换。
故其临床之“外”证,固然不同,治疗的方案亦异。
①外,嵌否卦,其数庚戌,根据此术数提示,加上对比前几条经文,那疾病暴发时间在三之气的庚戌日,反推疾病起于终之气的辛亥日,正应“太阳与少阳”主客互换关系。本“外”是指少阳伤寒证,用“小柴胡汤”和解。为了慎重启见,我们还是要摸清临床症状,对应处理,切不可莽原。
②攻,嵌同人卦,其数壬申。是指少阳相火申类人群,“尚未可攻,当先解外”表里兼证同时表现时,应当先解表,而后攻里。
第三、“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本句经文“外解已”是指表证已经治愈。“已”直译为治愈,但嵌损卦,损卦的本意是损下益上。“益上”上者是指君主,心也。
“但少腹急结”是指瘀热相结,经脉阻滞不畅。其临床表现有二:
一、是少腹疼痛、或胀满、或拘急不舒;
二、是小腹疼痛、或胀满、或拘急不等。
回故鉴别:以103条“心下急”是有阳而无阴,以大柴胡汤救之;本条是以损下而益上时出现“少腹急结”。
回故鉴别:以104条热盛胃闭证,先用小柴胡汤解外,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日晡所发潮热”。
由此分析是人为导致热由外入内,邪热是由手少阳三焦水道下注太阳之腑,当解外方药治,以小柴胡汤和解,这是不可质疑。
当少阳伤寒证与热盛胃闭证同时出现时,是先解外证,小柴胡汤和解,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
我们仔细设想:当医者使用柴胡加芒硝汤后,仍然外证未解,又添“少腹急结”新病,会不会是由热盛胃闭证“变”下焦蓄血证?恐怕这才是仲景要想说的初衷吧,否则瘀热、神乱、外邪,又是如何透过第一道屏障之表,又透过第二道屏障过经入腑的呢?
那么依旧是先用小柴胡汤解外证,无论是因下焦蓄血而致“狂”,还是“少腹急结”而瘀热所闭,只要无它证,均可用桃核承气汤攻其瘀血,取桂枝、桃仁,行经脉而破凝瘀,以芒硝、大黄,泻郁热而下积血,甘草补其中气。
成无己: 太阳,膀胱经也。 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为未至于狂,但不宁尔。经日: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太阳多热,热在膀胱,必与血相搏,若血不为蓄,为热迫之则血自下,血下则热随血出而愈。若血不下者,则血为热搏,蓄积于下,而少腹急结,乃可攻之,与桃核承气汤,下热散血。 《内经》 曰: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此之谓也。
故其临床之“外”证,固然不同,治疗的方案亦异。
①外,嵌否卦,其数庚戌,根据此术数提示,加上对比前几条经文,那疾病暴发时间在三之气的庚戌日,反推疾病起于终之气的辛亥日,正应“太阳与少阳”主客互换关系。本“外”是指少阳伤寒证,用“小柴胡汤”和解。为了慎重启见,我们还是要摸清临床症状,对应处理,切不可莽原。
②攻,嵌同人卦,其数壬申。是指少阳相火申类人群,“尚未可攻,当先解外”表里兼证同时表现时,应当先解表,而后攻里。
第三、“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本句经文“外解已”是指表证已经治愈。“已”直译为治愈,但嵌损卦,损卦的本意是损下益上。“益上”上者是指君主,心也。
“但少腹急结”是指瘀热相结,经脉阻滞不畅。其临床表现有二:
一、是少腹疼痛、或胀满、或拘急不舒;
二、是小腹疼痛、或胀满、或拘急不等。
回故鉴别:以103条“心下急”是有阳而无阴,以大柴胡汤救之;本条是以损下而益上时出现“少腹急结”。
回故鉴别:以104条热盛胃闭证,先用小柴胡汤解外,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日晡所发潮热”。
由此分析是人为导致热由外入内,邪热是由手少阳三焦水道下注太阳之腑,当解外方药治,以小柴胡汤和解,这是不可质疑。
当少阳伤寒证与热盛胃闭证同时出现时,是先解外证,小柴胡汤和解,再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
我们仔细设想:当医者使用柴胡加芒硝汤后,仍然外证未解,又添“少腹急结”新病,会不会是由热盛胃闭证“变”下焦蓄血证?恐怕这才是仲景要想说的初衷吧,否则瘀热、神乱、外邪,又是如何透过第一道屏障之表,又透过第二道屏障过经入腑的呢?
那么依旧是先用小柴胡汤解外证,无论是因下焦蓄血而致“狂”,还是“少腹急结”而瘀热所闭,只要无它证,均可用桃核承气汤攻其瘀血,取桂枝、桃仁,行经脉而破凝瘀,以芒硝、大黄,泻郁热而下积血,甘草补其中气。
成无己: 太阳,膀胱经也。 太阳经邪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为未至于狂,但不宁尔。经日: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太阳多热,热在膀胱,必与血相搏,若血不为蓄,为热迫之则血自下,血下则热随血出而愈。若血不下者,则血为热搏,蓄积于下,而少腹急结,乃可攻之,与桃核承气汤,下热散血。 《内经》 曰: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此之谓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