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5 11:34 我要评论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

【原文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前言】本条经文是仲景提醒后世医者太阳病中风,虽说是一种非常小的疾病,也要谨慎,在使用火疗治疗时,要用对人,恰对时,否则后患无穷。首先锁定患病人群有两类: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
  患得病名:太阳病中风证兼火劫证。
  疾病患得的时间:对于少阴君火的午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时,客气为阳明。当主客互换时,阳明为主气,但客气依旧是阳明时。
  对于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时,客气为少阳。当主客互换时,少阳为主气,客气是太阳时。
  患得疾病的方式与过程:病人先患太阳病中风证。后医者或者病人错误使用火疗强行发汗。只因火疗的温度过高,病人体表毛孔张开,体内血液循环加快,邪风逞虚而入,随着气血循环而运动,突破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而失去节度四处流窜。火疗为阳,风邪为阳,二阳相互对病人身体发生灼热交织。
  疾病的临床表现:仅头至脖子以上汗出。衄血。口干。咽烂。气逆。喘。呕吐。腹胀满。皮肤发黄。 小便困难。大便硬或不干硬。舌红。少苔。脉细数。阴阳俱虚。身体气血干枯干燥。谵语。手足扰动。神志不清时会手指搓转衣物、接触或抚摩床单。
  疾病预后:以上症状可对症处理,若小便能正常排出的预后良好。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血”、“流”、“常”、“薰”、虚、“难”、“腹”、“口”等字,暗藏术数玄机,根据术数分析患病的六气人及疾病六气时间,虽说疾病描述错综复杂,有六气人与时间的提示,只要积极奋救,可以适宜对症施治,且能控制到机体损伤最小,并非预后不良。


  第一、“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首先锁定患病人群,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中风证兼火劫证。对于少阴君火的午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时,客气为阳明。当主客互换时,阳明为主气,但客气依旧是阳明时。对于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时,客气为少阳。当主客互换时,少阳为主气,客气是太阳时。病人表现:发热汗出而恶风脉缓等太阳病中风证临床表现。医者使用火疗的办法强行发汗治疗。当然,不一定是医者,也可能是病人自己不知情,错误的使用火疗。只因火疗的温度过高,病人体表毛孔张开,体内血液循环加快,邪风逞虚而入,随着气血循环而运动,突破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而失去节度四处流窜。
  ①血,嵌坎卦,其数庚寅。是指患病之人少阳相火寅六气人群。
  ②流,嵌谦卦。其数戊戌,这是疾病暴发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前第二天的戊戌日,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日己亥日。
  ③失,嵌晋卦,其数乙亥。或者是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二天乙亥日,暴发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一天的甲戌日。
  ④常,嵌坤卦,其数甲子。对于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六天甲子日,暴发于三之气霜降节气后第六天的乙丑日。
  第二、“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火疗为阳,风邪为阳,此二阳相互对病人身体发生灼热交织,病人身体皮肤发黄。有的病人邪高为阳盛,则易出现衄血情况。火疗、风邪相乘,导致有的病人出现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为阴虚情况,则易出现小便困难。两阳相交灼,内外夹攻,自然阴阳俱虚,身体气血干枯干燥。
  ①熏,嵌艮卦,其数丙戌。是指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小暑节气后第十五天的丙戌日,疾病起于小寒节气后第十四天的丁亥日。
  ②虚,嵌升卦,其数己丑,对于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来说,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五天的戊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十五天的己丑日。
  ③难,嵌否卦,其数庚戌,对于少阳相火寅类的六气人群来说,疾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八天的辛亥日。疾病暴发于三之气芒种节气后第十一天的庚戌日。
  第三、“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使用火疗取汗,仅仅是头部出汗,脖子以下就没有汗。剂,通“齐”交叉边界的意思。因火邪导致腹部胀满,且出现喘息。此为内有热,火气内发,上为口干咽烂者,火热上熏也。热气上而不下者,则大便不硬。 若热气下入胃,消耗津液,则大便硬,故云或不大便。久则胃中躁热,必发谵语。
  ①出,嵌震卦。其数壬子。对于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来说,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二天的壬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癸丑日。
  ②腹,嵌明夷卦,其数辛丑。对于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来说,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二天的庚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辛丑日。 
  ③口,嵌颐卦,其数丙子。对于少阴君火午类的六气人来说,疾病暴发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二天的丙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的丁丑日。
  第四、“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使用火疗取汗,有的病人严重到呕吐,气逆,手足扰动。神志不清时会手指搓转衣物、接触或抚摩床单,如果有的人小便排出正常能够治愈。





  成无己:“风为阳邪,因火热之气,则邪风愈甚,迫于血气,使血气流溢,失其常度。风与火气,谓之两阳。两阳相熏灼,热发于外, 必发身黄。若热搏于经络为阳盛外热,迫血上行必衄;热搏于内者,为阴虚内热, 必小便难。若热消血气,血气少为阴阳俱虚,血气虚少,不能荣于身体,为之枯燥。三阳经络至颈,三阴至胸中而还,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者,热气炎上,搏阳而不搏于阴也。《内经》曰: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腹满微喘者,热气内郁也。《内经》日:火气内发,上为口干咽烂者,火热上熏也。热气上而不下者,则大便不硬。 若热气下入胃,消耗津液,则大便硬,故云或不大便。久则胃中躁热,必发谵语。 《内经》日:病深者,其声哕。火气大甚,故手足躁扰,捻衣摸床,扰乱也。小便利者, 为火未剧,津液未竭而犹可治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