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伤寒五六日”时间概念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疾病植入时间是终之气主客均为太阳,暴发时间在五之气主气阳明,客气少阳。
第一、“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本句经文是对太阳少阳并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的描述。
1、“伤寒五六日” ,“伤寒”二字,是指终之气,主客二气均为太阳,也是寒邪侵入人体让人致病之时,但疾病暴发于在五之气,主气阳明,客气少阳。故此就有太阳与少阳并病,有伤寒证,病邪在表,又有病邪由表入里的少阳证,可能因个人体素因素还会兼阳明证的复杂表现。“五六日”并非是患得疾病经过了五六天。对于患得疾病的不同人群时间则有异。
例如:少阳相火申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十天的癸丑日,暴发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第八天的壬子日。
少阳相火寅类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四天的丁丑日,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后第二天的丙子日。
有的人是在一候时间发病,也有的人是在二候时间发病,但是患得疾病的人群以少阳相火六气人群则多见。
2、“呕而发热者” ,呕吐是胆热犯胃的表现,胆腑有热,胆腑属木,脾胃属土,木病最容易克土,所以胆热最容易犯胃,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呕吐。同时,发热是热郁胆腑的表现,邪气在胆,胆气逆胃,胃气上逆,则见作呕,发热伴呕吐是少阳证主证。
3、“柴胡汤证具” ,发热伴呕吐说明以少阳证主证已经出现,故称为“柴胡汤证具”,即具备使用柴胡汤的证候。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少阳病,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和胃的功效。
第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如果医生没有准确地使用小柴胡汤,而是错误地使用了其他药物进行攻下(即泻下法),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转归。它强调了中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判断证候类型、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1、“以他药下之 ”,指的是在患者具备小柴胡汤证的情况下,医生没有使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而是错误地选择了其他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这种误治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
2、“柴胡证仍在者 ”,虽然误用了下法,但病情仍为少阳证,未出现传变,说明患者正气较盛,未因误下而导致病情恶化,这种情况称为“不为逆”。
3、“复与柴胡汤 ”,尽管患者被误用他药攻下,但如果柴胡证仍然存在,即患者仍然表现出呕而发热等症状,那么此时仍然可以使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和胃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少阳病(即半表半里证)的各种症状。
4、“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这意味着虽然患者之前被误治,但只要柴胡证仍在,重新使用小柴胡汤仍然有效。由于患者已经误用下法损伤正气,此时服用柴胡汤后,正气得药力协助,奋起抗邪,故出现战汗的情况,即先感到寒战,然后发热出汗,最终病邪得以解除。
第三、“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是对结胸病及其治疗方法的一种经典描述。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使用大陷胸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1、“心下满而硬痛” ,心下满而硬痛,按之石硬,甚至疼痛连及胸胁或腹部拒按。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大便干结不下、口干舌燥而渴、烦躁不眠等症状。这是结胸证的主要表现。若误用下法后出现心下硬满痛,是少阳邪热内陷入里,与水饮等有形邪实结合于胸膈,进而形成大结胸证。
2、“大陷胸汤主之” ,大陷胸汤是治疗大结胸证的主方。其组成包括大黄、芒硝和甘遂,能迅速泻热破积,软坚通滞,达到峻下遂水的效果。
大陷胸汤主要用于治疗水热互结所导致的结胸病,即心下满而硬痛、按之石硬、大便干结不下等症状。
在现代临床中,大陷胸汤常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肿、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等属于水热互结的病证。这些病证在中医理论中往往与结胸病的病机相吻合,因此大陷胸汤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是对半夏泻心汤证治的经典描述,作用于中焦,调和寒热虚实升降,从而消除痞满症状。
1、“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本句经文描述的是痞证的症状特点。痞证是指患者自觉心下(即胃脘部)满闷不适,但按之不痛的一种病症。这种满闷感通常是由于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痞塞所致。
2、“柴胡不中与也” ,由于痞证并非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所致,因此不宜使用柴胡汤治疗。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少阳证,而痞证则属于中焦气机痞塞,与少阳证不同。
3、“宜半夏泻心汤” :对于痞证的治疗,应选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具有调和寒热、虚实、升降的功效,能够消除痞满症状。
4、半夏泻心汤的组成与功效
组成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或党参)、炙甘草、大枣等药物组成。
功效 :
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人参(或党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中缓急。
根据经文的描述太阳病伤寒证在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的人群,可能出现的证候及相应的治疗方法都是有异。
【名家注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选导读
编辑推荐
关注我们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