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3 16:23 我要评论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原文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前言】本条经文锁定少阳相火寅类、申类的六气人群,患太阳病少阳伤寒兼里热阳盛证,少阳相火申类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五天的癸亥日,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七天的壬戌日;少阳相火寅类的六气人群,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四天的丁亥日,疾病暴发于小暑节气后第十五天丙戌日。医者使用下法治疗后,仍见柴胡证表现明显,先用小柴胡汤和解,因阳热盛,故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而烦”,以大柴胡汤下之和解。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过经”、“反”、“急”、“大”四词汇,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过经”是指主气与客气互换后,起病时间与暴发时间介入在阳明与少阳之间。
“反”字,突出三变:①因患病人群有变:患病之人由少阴变少阳。②因术数有变:疾病起与暴发时间,由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变为不及之数与太过之数。③因时间变:原由疾病起于三之气,暴发于终之气,变为疾病起于终之气不及之日,暴发于三之气太过之日。

“急”突出胃中里热盛。“大”“急”而来,既不嵌泰卦,也不嵌大有卦,因病证见里热阳盛,“急”需救阴,故“阴”为大。大柴胡汤是以芍药为阴,救里之急,故将人参换芍药,取枳实之苦,速缓“心”之急,因为苦于心,脾者心之子也。
对于“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纯属无稽之谈。


  第一、“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解读本句经文首先理解“太阳”二字,在运气学中有两大概念:一个是主气,一个是客气。主气为太阳时,固定是在终之气,但客气不一定是太阳,主气是不变,而客气则易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气与客气互换时,“病”就来了。“病”是在主气时植入,在客气时暴发,故合称为“太阳病”
“过经”,什么叫“过经”?我的理解有两个意思:1、得病的时间,2、是患病之人。
  1、来理解得病时间:指太阳病过期不解。以伤寒通常为七日传阳明经,若太阳病经过七日以上不解,称为“过经不解”。亦有以至十三日少阳不解者为“过经”,伤寒病程中由一经的证候转入另一经的证候,叫太阳病“过经” 。出现少阳病的证候,就表明这时患者的太阳表证已经解除。过了传经的日期。假如太阳病过了七天(伤寒传经以七天为一候)以上,就称为“过经”
 2、来理解患病之人,来嚼“过”字,嵌大过卦,其数丙午;又嵌颐卦,其数丙子,是指少阴君火午类,子类的六气人群。“过经”,得病之人不是少阴君火之人群,翻篇了,是少阳相火之人群。为何这么说呢?看下文。
  “十余日”以时间的概念来分析“十余日”的话,那就是快到二候太阳传“少阳”之时,这是第1种理解;第2种理解是得病的“少阳”之人群,因“日”字,嵌离卦,其数庚寅,寅、申为少阳,有人认为,我是对术数过度敏感。那么我们再看下一句经文。
  “反二三下之”“反”字,依然是两个意思:患病时间与得病之人的概念上须鉴别清楚。其一、对于少阴君火之人,疾病起于三之气,发于终之气,対于少阳相火之人,疾病起于终之气,发于三之气。其二、术数有太过与不及之分,少阴君火之人病起于太过之数,发于不及之数,少阳相火之人病起于不及之数,发于太过之数。为何这么说呢?“日”字又嵌大畜卦,其数壬辰。“反”突出不是“壬辰”而是“壬戌”。这是疾病暴发时间。
“二三下之”又来一个“二三”上一条经文“伤寒二三”是疾病的时间概定,本句经文很多人理解医生使用下法二三次,非也。记住一点,必须有可下之因,否则不可用下法。我们以少阳相火申类人群“壬戌”数为例吧。
  疾病暴发于三之气,夏至节气后第七天的壬戌日。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宜治太阳之客。
  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五天的癸亥日,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木生火。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调少阳之客。
  在时间的概念上均在第一候,太阳传阳明的界定线内,主客互换,故医者在使用下法时难于定夺。
  第二、“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本句经文“后四五日”不要把“后”字理解为“泰卦”因为时间不是庚辰数,经文的意思是对得病之人的锁定,患病之时间的概定。
  1、是指上一句“十余日”之后的时间:是第十四日,第十五日。
  2、是指患病之人,少阳相火寅类的六气人群。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四天的丁亥日,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木生火。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宜调少阳之客。
  疾病暴发于小暑节气后第十五天丙戌日,主位少徵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水运。气与运相符。而布天政。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调太阳之客。
  在时间的概念上均在第二候,太阳传少阳的界定线内,主客互换,故医者在使用下法时难于定夺,故而经文曰:“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关于柴胡证在前几篇均已讲解过,故不必在此再次重复,我们来研究下一句经文。

  第三、“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本句经文是谈,柴胡证见“心烦喜呕”,使用小柴胡汤和解后。仍见“呕不止”,呕者,即是胃气上逆,由此分析疾病介入在阳明、少阳之间。

“过经”本条经文虽定在太阳病,实则是太阳病少阳伤寒兼里热盛证的临床症状。

  “心下急”是指胃脘部位,里有热才“急”。就“郁郁微烦”在经文123条也出现过一次,是指阳明里热有燥屎用调胃承气汤和解。本条经文是指里热阳盛而无阴,用“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一字之差,虽“大”与“小”均通泰卦,但理解“大”字时,要与“反”字结合理解:
  1、在疾病起与发病时间上要“反”
  ①此“大”字不是嵌泰卦,而是嵌大有卦,其数辛巳,其数为阴,阴为大;而㤗卦其数庚辰,其数为阳。
  ②因“反”而易在时间概念混淆:记住经文“反二三下之”之“反”字,不是辛巳与庚辰,这组术数,而是辛亥与庚戌,这组术数,为什么呢?因为大有卦的错卦是比卦,其数是辛亥,泰卦的错卦是否卦,其数是庚戌。
  ③时间的概定:病起于终之气的亥日,暴发于三之气的戌日,有人理解为大柴胡汤是用大黄而得名,其实是因里热阳盛而无阴而救“心下急”
  2、因发病人群有异而“反”,大柴胡汤对于少阳相火寅,申之人群,更易患出现太阳病少阳伤寒兼里热阳盛证,而对于少阴君火人群,反而并不多见。


成无己:“日数过多,累经攻下,而柴胡证不罢者, 亦须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表。经日: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者,是也。呕止者,表里和也;若呕不止,郁郁微烦者,里热已甚,结于胃中也,与大柴胡汤下其里热则愈。 柴胡、黄芩之苦,入心而折热;枳实、芍药之酸苦,涌泄而扶阴。辛者散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气;辛甘和也,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