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兼肝气反侮肺证。其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九天的壬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第九天的癸丑日。其临床出现:表有寒,内有热,突出了表里兼证,症见有发热畏寒,口干口渴暴饮,腹胀,汗出,小便利。这是肝木反侮肺金,其和解办法,刺期门穴。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横”而知热,以“纵”而知寒。肝木为风,重点是谁在背后操控。寒邪操控脾受伤,急救土之母;火邪操控肺受伤,急救金之子。
第一、“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本句经文首先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兼肝气反侮肺证。其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九天的壬子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第九天的癸丑日。准确的来说108条,对应的是少阳相火寅类、申类的六气人群,109条对应的是少阴相火子类的六气人群。
“伤寒”二字,是指太阳病阳明伤寒证,以五运六气游戏规则:主气为太阳,客气为阳明。疾病是在主气时植入,当主客互换时,其“变”有异,主气少商金,客气亦阳明。
关于“少商金”是运气学中,六气的其中一个时段,具体表现为“金”气为主,对应秋季的气候特征。在这个时段,气候以干燥为主,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受太阳寒水的影响,病人可见恶寒、发热、汗出、咳嗽,也可见阳明热盛“大渴欲饮水”,阳明腑实证的便秘等等。
“发热,啬啬恶寒”,这是太阳病中风证,在《伤寒论》第12条,出现过这组关键词。是以桂枝汤和解。其因是营卫积力抗邪而不及于固护肌表。
“大渴欲饮水”,在74条讲过“水逆”,是肝肺热盛而消灼阴津。
“其腹必满”,“满”通懣,烦闷,是内有热,是因肝气郁滞,肝热内扰,浊气壅滞不行。
根据疾病时间概括:七天为一候,为太阳,其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九天的壬子日,则是太阳病传阳明,第二候之时。
然而疾病暴发时间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第九天的癸丑日,客主互换时,亦是太阳病传阳明,第二候之时。其疾病临床表现:表有寒,内有热,突出了表里兼证。
第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自汗出,多见于太阳病中风证表虚的情况,是因正气积力抗邪,营卫调和,里热从外而泄,太阳伤寒证随之而解;“无汗”则为卫闭营郁。
①出,嵌震卦,其数壬子。是指疾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九天的壬子日。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金胜木。燥令行。余火内格。肿於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霿翳。病生皮腠。内舍於胁。下连少腹。甚则寒中。地将易也。宜治阳明之客。
“小便利”,先认识“小便不利”在107条,“胸满烦惊,小便不利。”是热伤阴津;“小便利”则应理解:阴津恢复,邪热消退。
①利,嵌贲卦,其数癸丑,是指疾病暴发时间于五之气寒露节气后第九天的癸丑日,主位少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气奥运同。燥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调阳明之客。
“其病欲解”如果疾病想得到和解。
第三、“此肝乘肺也。”那就是先找疾病的原因,肝为木,肺为金,“肝乘肺”,乘应理解反侮。本应是金克木,疾病出现“逆”向,木胜金,这叫反侮。其原因:热邪引起。可以想象到,这个病应该是上热下寒的情况,肝木为风,既可直行,也可横行,重点是谁在引导。
第四、“名曰横,刺期门。”在兵家战术里“纵”、“横”之法,纵者为直行;横者,为逆行。108条因肝乘脾,脾受制而救心,刺期门。本条不是刺期门而疏肝解郁,是因肝木被心火牵而逆行,刺期门的目的是救肾,因为肺是肾之母也。
成无己:“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肺病也。大渴欲饮水,肝气胜也。 《玉函》日:作大渴,欲饮酢浆,是知肝气胜也。伤寒欲饮水者愈, 若不愈而腹满者,此肝行乘肺,水不得行也。经日:木行乘金,名横,刺期门,以泻肝之盛气,肝肺气平,水散而津液得通, 外作自汗出, 内为小便利而解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