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浮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8 11:07 我要评论

【原文140】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促者,必结胸也; 脉细数者,必咽痛;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脉紧者,头痛未止。 脉沉紧者,必心下痛; 脉沉滑

【原文140】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促者,必结胸也;
脉细数者,必咽痛;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脉紧者,头痛未止。
脉沉紧者,必心下痛;
脉沉滑者,协热利;
脉数滑者,必下血。

 

【前言】本条经文是讲少阴君火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误下后的病情变化复杂多样,需要根据脉象和症状综合判断。在误下后,如果脉象急促但不结胸,说明邪气未内陷而欲外解,疾病有自愈的可能;如果脉象出现浮、紧、弦、细数、沉紧、沉滑或浮滑等变化,则可能伴随咽痛、两胁拘急、头痛未止、欲呕、协热下利或下血等症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解读本条经文核心,锁定患病的六气人群,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暴发于五之气。主气太阳,客气阳明,疾病成因于主客互换。
   第一、“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首先认识“太阳病”是指疾病起于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客气为阳明,暴发于五之气,主客均为阳明。病人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五天为一候,太阳,阳明,少阳。如果病起于初之候,此时疾病有太阳表象“恶寒,发热,身痛。”医生为何又“下之?”肯定是必有可下之因,两种可能:一般医者未按照五运六气分析问题,一是病人患有太阳之表证,又有阳明之里实证,而错误的选择,先用下法,后解表。二是懂得一点五运六气的皮毛,并未深入分析问题,疾病起于在一候之未,二候之初,也就是说疾病在似传非传之时,医者未恰中病机,火候未把到位,“下之”过早。误用了攻下方法,病人的脉象急促,但未见结胸症状,这是邪未内陷而欲外解的征象。也就是说,虽然原本应该采用解表法治疗太阳病,却错误地使用了攻下法,但病人素体强壮,攻下后邪气并未内陷,反而有向外解散的趋势,表现为脉象急促但不结胸,这是疾病即将自愈的征象。
  以上这些仅是对现实摆在面前疾病症状去分析问题,但大家不要忽略六气人的存在,本条经文是对易于发病少阴君火六气人群而讲述,少阴君火有两类:子类、午类。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患得结胸病机率则要少,故使用攻下之法,邪气并未内陷。对于子类六气人群,则不是那么幸运,我们看下一句吧。
  第二、“脉浮者,必结胸也 ”病人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对于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如果攻下后脉象仍然浮,可能发作结胸。因为脉象浮表示邪气仍在表,攻下后邪气与正气相搏,容易形成结胸证。
  “脉浮”,指的是脉搏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脉浮一般主表证,即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时,体内正气抗争邪气而出现气血紊乱的情况,此时气血运行加速,导致脉搏跳动明显且表浅。浮脉常见于风寒感冒等外感疾病,也可见于里热扰心的心悸、失眠等情况。
  “结胸”是指邪气结于胸中的病症。结胸的主要症状有两类:
  ①胸胁部有触痛,头项强硬,发热有汗,脉寸浮关沉等。
  ②从心窝到少腹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口舌干燥而渴,午后稍有潮热,脉沉结等。
  结胸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太阳病攻下太早,以致表热内陷,与胸中原有水饮结聚;或不因误下,由太阳内传阳明,阳明实热与腹中原有水饮互结而成。根据证候、病情的不同,结胸又有大结胸、小结胸、寒结胸、热结胸、水结胸、血结胸之分。
  “脉浮者,必结胸也”,脉浮确实可能提示存在结胸的风险,因为脉浮往往表示人体正气与外邪抗争,若正气不足或邪气过盛,外邪可能内陷胸中,导致结胸。但是医者在读本句经文时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因为脉浮也可能见于其他病症,如外感风寒、风热感冒等。因此,不能仅凭脉浮就断定患者一定患有结胸。
  第三、“脉紧者,必咽痛 ”脉象紧的,可能发生咽痛。这是因为攻下后,阳气往下走,表寒束得更紧,阳气回弹时遇到表寒阻挡,出不去,集中在喉咙,导致咽痛。脉紧表示寒邪仍盛,同时脉数表示阳气欲散而不能,寒热并结于喉咙。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中的两个关键概念:“脉紧”和“咽痛”
  “脉紧”中医诊断中,脉紧通常指的是脉象紧张有力,如同绷紧的绳索。这种脉象往往与寒邪侵袭、正气与邪气在体内激烈抗争有关。紧脉的出现,通常意味着体内有寒邪或者疼痛等病理因素的存在。
  “咽痛” 咽痛是指咽喉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炎症、干燥等。在中医理论中,咽痛往往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阴虚火旺等因素有关。
  将这两者联系起来,“脉紧者,必咽痛”可以理解为:当出现紧脉时,往往预示着体内存在某种病理因素(如寒邪),这种病理因素可能导致咽喉部位的气血不畅、津液亏损或热毒壅盛,从而引发咽痛。换句话说,紧脉可能是咽痛的一个先兆或伴随症状。
  第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脉象弦的,大多伴有两胁拘急。弦脉主肝病,也主痛证和痰饮等。在太阳病误下后,弦脉可能表示病毒跑到了胸胁的少阳三焦部位,导致两胁拘急不适。
  “弦脉”主要表现为脉形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具有紧张感。弦脉多与肝胆疾病、疼痛、痰饮、疟疾等相关。其形成原因多与肝气郁结、痰饮内停、疼痛等因素导致脉道拘急不舒有关。
  两胁拘急是指两胁部(即肝经循行部位)出现拘紧不舒、疼痛或胀满等症状。通常与肝胆疾病、情志不畅、气机郁结等因素有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出现两胁拘急等症状。
  1、弦脉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弦脉作为少阳脉(肝胆脉)的典型表现,其出现往往提示肝胆疾病或肝胆气机不畅。因此,当脉象呈现弦象时,医生往往会考虑是否存在肝胆方面的问题。
  2、弦脉与两胁拘急的关联 :由于弦脉与肝胆疾病密切相关,而肝胆疾病又常导致两胁拘急等症状。因此,当脉象弦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两胁拘急等不适感。验证了“脉弦者,必两胁拘急”的论断。
  第五、“脉细数者,头痛未止” 脉细数的,头痛还未停止。细脉表示元气不足,阴血虚冷;数脉表示有热。攻下后脉细数,说明气血已伤,虚热上窜,头痛因此未止。
  “脉细数”是指细数之脉具体特点:脉搏细如线,且跳动速度快。通常表示气血两虚,即阴血不足和气虚。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气血不足则可能导致各种疾病。
  “头痛未止”是头痛症状持续不断,没有缓解的迹象。头痛未止与脉细数同时出现,通常意味着太阳病在误治后,温热之邪乘虚而入,导致头部血脉暴涨,进而引发头痛。
  病因 :太阳病误用攻下法治疗,导致阴血更伤,温热之邪乘虚而入。
  病机 :气血不足,温热之邪上攻头部,导致头部血脉暴涨,进而引发头痛。
  第六、“脉沉紧者,必欲呕” 脉沉紧的,必有气逆欲呕。沉脉主里证,紧脉主寒邪。脉沉紧表示寒邪内盛于里,胃气上逆,因此欲呕。
  “脉沉”是脉象深沉,按之始得,甚至按至筋骨方觉。通常表示病邪在里,正气已虚,阳气不足,鼓动无力,以致脉气沉伏。
  “脉紧 ”是指脉象绷急弹指,状如转索,如按琴弦。紧脉主寒、痛、宿食。紧脉的形成,多因寒邪侵袭,凝滞气血,或痛邪积聚,脉气郁阻,或食积中焦,阻碍气机所致。
  脉沉紧者,说明太阳经为表寒证,内伤为中阳不足。若此时误用攻下法治疗,会进一步损伤中阳,使中阳更虚。表寒之邪便会乘虚而入,与中阳不足而蕴结的寒气相结合,导致病家出现胀满欲呕的症。
当医生遇到脉沉紧且欲呕的患者时,可以推断其可能患有中阳不足、表寒内侵的病证。此时,治疗应以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为主,避免使用攻下之品,以免进一步损伤阳气。
  第七、“脉沉滑者,协热利 ”脉沉滑的,会出现协热下利。沉脉表示邪气已入里,滑脉表示有热有实。因此,脉沉滑表示里热炽盛,与湿邪相搏,下注肠道,形成协热下利。
  1、脉沉滑
  “脉沉” 是指脉搏跳动时位置较深,需要用力按压才能感觉到。这通常表示病邪已深入体内,或正气虚弱,不能鼓动脉搏于外。
  “脉滑 ”是指脉搏跳动时感觉圆滑流畅,如滚珠滚动。这通常表示体内有热邪,热邪内盛,血液流动加速,使得脉搏跳动变得圆滑。
  2、协热利
  协热利定义 :协热利是指泄利挟有表热者,即由于表证未解,而误用攻下之法,导致邪热内陷,与肠中湿热相合,以致下利。这种下利通常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协热利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太阳表证未解,而误用攻下之法。攻下之后,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热邪与肠中湿热相合,下迫大肠,导致下利。
  第八、“脉浮滑者,必下血 ”脉浮滑的,必发生大便下血。浮脉表示邪气仍在表或病情较轻,滑脉表示湿热内蕴。在太阳病误下后,湿热邪气下注肠道,损伤肠络,因此出现下血症状。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浮滑脉并不一定都主下血,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如果我们从字面去理解:
  “脉浮滑”是脉象浮而滑。浮脉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正气抗邪于外;滑脉则往往与痰饮、食积、实热等病理因素有关,也可能表示气血充盛、正气抗邪。
  “必下血”是必然会出现下血的症状,即大便中带血或便血。
  浮滑脉的出现,往往提示体内有热邪或痰饮等病理因素的存在,这些病理因素可能影响到肠道的血液循环或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便血的症状。具体来说:
  浮脉可能表示病邪在表或正气抗邪于外。
  滑脉则可能表示体内有痰饮、食积或实热等病理因素。
  当浮脉与滑脉同时出现时,可能意味着这些病理因素已经影响到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出血。


 

成无己:“此太阳病下之后,邪气传变。其脉促者, 为阳盛,下后脉促,为阳胜阴也,故不作结胸,为欲解;下后脉浮,为上焦阳邪结,而为结胸也,经日:结胸者,寸脉浮, 关脉沉。下后脉紧,则太阳之邪,传于少阴,经日:脉紧者属少阴。《内经》日: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所以脉紧者,必咽痛。脉弦则太阳之邪传于少阳,经日: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所以脉弦者,必两胁拘急。下后邪气传里,则头痛未止,脉细数为邪未传里而伤气也,细为气少,数为在表,故头痛未止。脉沉紧,则太阳之邪传于阳明,为里实也,沉为在里,紧为里实,阳明里实,故必欲呕。脉滑则太阳之邪传于肠胃,以滑为阴气有余,知邪气入里,干于下焦也,沉为血胜气虚,是为协热利、浮为气胜血虚,是知必下血。经日: 不宜下而便攻之,诸变不可胜数,此之谓也。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

    《伤寒论》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

    2025-02-19 15:13

  •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2025-02-19 15:12

  • 《伤寒论》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伤寒论》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2024-01-05 10:18

  •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

    2025-02-15 10:34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