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9 15:12 我要评论

【原文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少阳相火申类、寅类的六气女性,在特定生理时期患得太阳与少阳并病热入血室,申类六气女性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八日乙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七天甲子日。寅类六气女性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二天辛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庚子日。在特定生理时期感受风寒时,会出现闭经,且有寒热如疟状,邪热入少阳经,使用小柴胡汤和解。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七八日”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七”既济卦,其数甲寅,锁定少阳相火寅类六气女性。
  第一、“妇人中风,七八日”,妇人,即是指少阳相火寅类、申类女性。“中风”即是感受风寒,太阳病中风证,恶寒、发热、汗出。“七八日”是对患得疾病起于与暴发的时间概定。少阳相火申类六气女性疾病起于终之气冬至节气后第八日乙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霜降节气后第七天甲子日。少阳相火寅类六气女性疾病起于终之气小雪节气后第十二天辛丑日,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庚子日
  ①七,嵌既济卦,其数甲寅,锁定少阳相火寅类六气女性。
  第二、“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即为热入血室的典型症状描述。其中,“经水适断”指的是女性经期中断,此时血室空虚,正气相对不足,若外感邪热或外邪乘虚而入,便可能导致热入血室。
  “续得寒热 ”,指患者在病后的一段时间(如七八日)内,原本可能已无寒热症状,但随后又出现寒热交替发作的情况。这里的“续”字表明寒热症状是后来才出现的,而非一直持续。
  “发作有时 ”指寒热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如定时发作,类似于疟疾的发作模式。
  “经水适断” 指患者在出现寒热症状的同时,月经突然中断。这通常表明血室(即子宫)空虚,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①作,嵌益卦,其数庚子,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秋分节气后第十二天庚子日
  第三、“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
  1、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后,由于血海空虚,正气相对不足,此时若外感邪热,或外邪乘虚而入,直犯血室(指胞宫,是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处所),导致正邪交争,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症。
  2、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 :妇女在经期或产后,由于失血过多或气血两虚,导致正气相对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
  外感邪热 :此时若外感风热之邪,或外邪乘虚而入,直犯血室,与血相搏,导致气血郁滞,热毒内蕴。
  3、热入血室的症状
  发热恶寒 :由于外感邪热与体内正气交争,导致体温升高,恶寒怕冷
  胸胁胀满 :邪热侵入血室,与血相搏,导致气血不畅,胸胁部出现胀满感。
  下腹疼痛 :湿热下注、瘀血内停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下腹部疼痛
  神志异常 :热毒内蕴,扰乱心神,导致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或易怒等神志异常症状。
  如疟状发作 :热入血室后,由于邪热与正气交争,导致症状如疟疾般发作有时,即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第四、“小柴胡汤主之。”用小柴胡汤和解。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
  功效主治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解表散热、疏肝解郁等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同时,也适用于热入血室证,有助于改善女性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等症状。
  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释放少阳之邪。
  半夏、生姜:健胃止呕,调和气机。
  人参、大枣:补气健脾,扶正祛邪。
  炙甘草:调和诸药,助人参、大枣扶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中风七八日,邪气传里之时,本无寒热,而续得寒热,经水适断者,此为表邪。乘血室虚,入于血室,与血相搏而血结不行,经水所以断也。血气与邪分争,致寒热如疟而发作有时,与小柴胡汤,以解传经之邪。
 
清·吴谦《医宗金鉴》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血与热抟,其血必结。然虽结而无胸满,如结胸、谵语等证,是为结而未实也。尚有如疟状之寒热,发作有时,乃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也。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表里,热自解也。
 
方有执曰:前经水适来者,因热入血室,血出而热遂遗也。此适断者,热乘血来而遂入之,与后血相抟,俱留而不出,故曰其血必结也。
 
程知曰:前证经水来,而胸满结语,是邪实于藏也,故用刺以泻之。此证因血结而寒热如疟,是邪发于经也,故用小柴胡汤和之。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中风至七八日,寒热已过,复得寒热,发作有期,与前之往来寒热无定期者不侔,此不在气分而在血分矣。凡诊妇人,必问月事,经水适断于寒热时,是不当止而止也。必其月事下而血室虚,热气乘虚而入,其余血之未下者,干结于内,故适断耳。用小柴胡和之,使结血散则寒热自除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妇人中风,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之证,而值经水适断之时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当瘀结。热结血分,少阳之经气不得外达,阴阳交争,互相束闭,故使寒热如疟,发作有时也。小柴胡汤发少阳之经邪,热去则血可自下。不下,然后用抵当攻之。
上章因经水适来而热入,是血实之时,此因经水适断而热入,是血虚之时。实宜清泻,虚宜凉补。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此节「经水适断」四字,张隐庵谓当在「七八日」下,此说良是。中风七八日,以向愈之期,经水适然中断。设中风本证未罢,病之无关于经水,更何待言。若本证已解,续得发作有时之寒热,愈而复病曰续,新而非故曰得。中风之热无间昏旦,此独休作有时,可见经水适断之即为病因矣。经水既来,即血室空虚,太阳余热,乘虚而入,阻其下行之路,以致血结胞中。但寒热发作之时,仲师未有明文,吾以为当在暮夜。营气夜行于阳,热之郁伏血室者,乃随之而俱发,此证得自经后,血虽结而不实,究以气分为多,故但需小柴胡汤以解外,寒热去而血结自解。设或不解,然后再用抵当汤攻之,热邪之内陷者去,瘀血无所吸引,则固易为力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

    《伤寒论》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

    2025-02-19 15:13

  • 《伤寒论》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伤寒论》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2024-01-05 10:18

  •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

    2025-02-15 10:34

  • 《伤寒论》伤寒论第124条抵挡汤主之

    《伤寒论》伤寒论第124条抵挡汤主之

    2025-02-19 15:18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