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19条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5 10:23 我要评论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寒”,“者”,“针”,“惊”等四字均为易经隐藏密码,嵌入乾卦,震卦,阐述了坎宫六气人在丙子术数日感受风寒后,不可

【原文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前言】本条经文首先锁定患病人群为少阴君火午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以五运六气规律,概定疾病是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九天的壬子日,当主气为太阳,客气为阳明,病人患有太阳初病,汗出不彻,转属阳明时植入,暴发于寒露节气后第九天的癸丑日,主客二气均为阳明时,病人有发热、无汗、呕吐、不能食等表现。医者错误使用烧针或火针疗法劫取发汗。结果导致患者受到惊吓,进而出现惊狂等症状。这是因为烧针迫使大汗出得厉害,导致亡阳(即亡津液),从而影响心神系统。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惊”字,是打开本条经文的钥匙,锁定了患病人群,概定了疾病时间。


  第一、“太阳伤寒者”本句经文提到的“太阳伤寒”实则是指太阳病阳明伤寒证。
  简单的介绍一下阳明伤寒证。它是指太阳初病,汗出不彻,转属阳明,以发热、无汗、呕不能食、濈濈然汗出等为常见症的阳明病证。
  阳明伤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无汗、呕吐、不能食以及特殊的汗出症状(如濈濈然汗出,即汗出连续不断,如小雨之状)。此外,阳明伤寒还可能伴随有口渴、腹痛、便秘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病证阳热亢盛、胃肠燥热的表现。
  阳明伤寒的病理机制与外感伤寒有关,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刺激、抵抗力低下等。这些因素导致阳明经气不和,邪热亢盛,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第二、“加温针”,即使用烧针或火针疗法。通过烧红针体后刺入人体穴位,以达到刺激经络、调和气血、祛病除邪的目的。
  第三、“必惊也”,这里是提示加温针的后果 :对于太阳阳明伤寒病症,如果使用加温针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受到惊吓,进而出现惊狂等症状。这是因为烧针迫使大汗出得厉害,导致亡阳(即亡津液),从而影响心神系统。另外,烧针本身也可能引起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进一步加剧心神不宁的状态。
  特别提示:《伤寒论》第119条指出“太阳伤寒加温针必惊。”但并非所有太阳伤寒患者一旦使用加温针就必然出现惊狂症状。这取决于特殊患者的体质、时间、病情以及治疗的具体操作等因素。
  ①惊,嵌震卦,其数壬子。疾病起于终之气大雪节气后第九天的壬子日,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金胜木。燥令行。余火内格。肿於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霿翳。病生皮腠。内舍於胁。下连少腹。甚则寒中。地将易也。宜治阳明之客。
  暴发于寒露节气后第九天的癸丑日,主位少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气奥运同。燥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调阳明之客。


成无己:“寒则伤荣。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惊者温针,损荣血而动心气。《金匮要略》日:血气少者属于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