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34条大陷胸汤方

作者:江满春 来源:武汉中医 2025-02-15 10:46 我要评论

【原文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原文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减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前言】本条经文是对太阳病阳明伤寒少阳伤寒,医者因太阳“过经”病判断失误,对不同的人群使用下法治疗后,使患得太阳病“变”异常症状表现,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救治,对于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患得结胸证的治疗:若形成结胸证,需用大陷胸汤主治。大陷胸汤具有泻热逐水的功效,适用于邪热内陷、水热互结所引起的病症。
  对于少阳相火的六气人群,非结胸证的治疗:若不形成结胸,但出现头汗出、余处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水热互结于内,津液不能上承且影响膀胱气化所致。此时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调整,如清热泄湿、利胆退黄等。
  本条经文细玩特点:以
“则定阴阳之纲;两“而”锁得病之人,概患病之时;又两“反”,一“反”原疾病之表,二“反”人为之错。
  第一、“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本句经文的语法连用“则.....则.....则.....则。”字四个,则即法则,规律,则字嵌乾卦,其意思是无论疾病怎么变,离不开乾坤,阴阳之纲领。阳气逐渐上升和消退,一年寒暑往来的变化,蕴含着自然法则和宇宙规律。连用“而.....而....反。”两个“而”字,一“反”字,“而”字嵌屯卦,其数戊子,体现“过经”病症的复杂性,术数戊子,既有锁定患病人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理解,又含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时间的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五天的戊子日。“反”字,是对“数则为虚”“虚”字的呼应,“虚”字嵌升卦,升卦的错卦是无妄卦,无妄卦的术数是己丑,是指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第十五天的己丑日。以上描述疾病复杂而善变,有虚与实之象,又有寒与热之症状,是因疾病“过经”于三侯,有周而复始之征兆,是医者在诊断疾病中容易失误之处。
  疾病起于终之气小寒节气后第十五天的戊子日,主位少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火胜金。水反制之。燥令行。余火内格。肿於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雾霿翳。病生皮腠。内舍於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宜调阳明之客。
  疾病暴发于五之气立冬节气第十五天的己丑日,主位太商金。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土生金。金得位。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用密。民病皮腠。宜调阳明之客。
  1、太阳病,脉浮而动数:
  “太阳病”如果是直译话,则是指外感风寒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恶寒(怕冷)、头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等。以五运六气来讲的话,首先锁定少阴君火子类六气人群,患得太阳病阳明伤寒证。概定疾病起于终之气,暴发于五之气主客均为阳明之时,而患得的太阳系范畴的疾病,既有太阳之表证,又有挟持着“过经”于里,否则医生没有可下之因,不可能使用下法治疗。
  “脉浮而动数”脉浮是指脉搏在体表较浅的部位跳动,易于触及,是外感病邪在表的一个典型脉象。动数则是指脉搏跳动有力且快速,这通常代表体内有外感病邪,且正气与邪气斗争激烈。
  2、浮则为风,数则为热:
  “浮则为风”脉浮通常与外感风寒有关,这里的“风”指的是外感风邪。
  “数则为热”脉搏跳动快速(数脉)则通常代表体内有热邪。
  3、动则为痛,数则为虚:
  “动则为痛”脉搏跳动不稳(动脉)可能是疼痛的表现,这可能是由于邪气在体内扰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数则为虚”这里的“虚”不是指正气虚,而是指热邪尚未与有形的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等)相结,仅仅是无形的热邪存在。也就是说,此时的数脉是无形的热邪所致,尚未形成实质性的病理变化。
  4、“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
  “头痛发热”这是太阳病常见的症状,反映了外感病邪在体表作祟。
  “微盗汗出”盗汗通常指夜间睡眠时出汗,而此处“微盗汗出”可能指的是轻微的、不自主的出汗,这可能与里热有关,特别是阴分有热。然而,由于患者仍然恶寒(怕冷),这表明表邪未解,正气仍在与邪气斗争。
  “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即使患者有发热、盗汗等症状,但如果仍然恶寒,就说明外感病邪尚未被完全驱除,表证未解。
  第二、
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本句经文是承接上一句疾病自然表现之“反”而来,又着重描述医者辨病辨证失误之“反”,未见阳明之实,仅凭“过经”之术数而用下法治疗后的出现的“变”证,重点突出以“胃中”、“心中”、“心下”等结胸证临床症状表现,指出应以“大陷胸汤”和解的办法。大陷胸汤的主要功效在于泻热逐水,破结通便。它主要用于治疗水热互结之结胸证,表现为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等症状。
  对“大”字名称的鉴别:
  大陷胸汤之“大”应读“dai”第四声,因大黄有“将军”之号称,入脾胃大肠,气味俱降,为阴,其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
  大柴胡汤之“大”应读“da”第四声,证见里热阳盛,“急”需救阴,故“阴”为大。大柴胡汤是以芍药为阴,救里之急,故将人参换芍药,取枳实之苦,速缓“心”之急。
  1、“医反下之,动数变迟 。”误下后,原本浮数而动的脉象变为迟缓,这是胃气受伤,邪气内陷的表现。
  2、“膈内拒痛 ”邪气内陷,与膈中正气相抗,导致膈内疼痛。
  3、“胃中空虚 ”由于误用下法,胃中水谷精微被泻下,胃气受损,故胃中空虚。
  4、“客气动膈 ”外邪乘胃中空虚之机,侵入胸膈,与正气相争,使膈气不宁。这里“客气”是指“阳明之客”
  5、“短气躁烦 ”邪气内陷,心肺之气受阻,不能顺畅下行,故短气。同时,邪热扰心,使患者烦躁不安。
  6、“心中懊憹 ”邪热扰心,心神不宁,故心中懊憹(懊恼烦闷)。
  7、“阳气内陷” 由于误下,阳气被迫内陷,不能外达。
  8、“心下因硬 ”阳气内陷,与胸中痰饮相结,形成结胸之证,故心下硬满疼痛。
  对于此证,治疗应以大陷胸汤为主。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等药物组成,具有泻热逐水、破结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结胸证。
  第三、“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本句经文是指患得疾病人群是少阳相火之人群,患得“过经”之太阳病少阳伤寒水热互结证,医者使以下法调胃承气汤治疗,见《伤寒论》123条,但患得疾病时间又未对上,故出现临床异常表现。
  ①若,嵌观卦,其数己亥,是指疾病起于终之气不及之数己亥,暴病于三之气太过之数戊戌。先主气为太阳,而客气为少阳,当主客亙换时,疾病之临床表现。
  1、“不结胸 ”指的是没有形成结胸病,结胸是中医病证名,指邪结于胸膈脘腹而致的病症,以胸脘硬满、疼痛拒按、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沉紧或沉迟为主要特征。
  2、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 :描述的是患者仅头部出汗,身体其他部位无汗,且这种出汗现象到颈部为止,不再向下延伸。
  3、小便不利 :指的是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
  4、身必发黄 :指的是患者身体皮肤可能出现发黄的现象。
  热与水结 :虽然未形成结胸,但体内仍有热邪与水饮相互纠结,这种热邪被水饮所郁遏,不能向外透越,故仅见头微汗出,而周身无汗。
  湿热内蕴 :热邪与湿邪相互交结,形成湿热之邪,湿热郁遏于内,不得外泄,故见头汗出而身无汗。同时,湿热内蕴,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导致小便不利。湿热熏蒸于外,则身体皮肤发黄。
  针对这种病理现象,治疗原则应以清热利湿为主,使胶结之湿热从二便分消。
  若不形成结胸,但出现头汗出、余处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水热互结于内,津液不能上承且影响膀胱气化所致。此时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调整,如清热泄湿、利胆退黄等。


成无己:“ 动数皆阳脉也,当责邪在表。睡而汗出者,谓之盗汗。为邪气在半表半里,则不恶寒,此头痛发热,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当发其汗。医反下之,虚其胃气,表邪乘虚则陷。
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邪气内陷,动数之脉所以变迟,而浮脉独不变者,以邪结胸中,上焦阳结,脉不得而沉也。客气者,外邪乘胃中空虚入里,结于胸膈,膈中拒痛者,客气动膈也。《金匮要略》日: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短气躁烦,心中懊憹,皆邪热为实。阳气内陷, 气不得通于膈,壅于心下,为硬满而痛, 成结胸也。与大陷胸汤,以下结热。若胃中空虚,阳气内陷,不结于胸膈,下入于胃中者,遍身汗出,则为热越,不能发黄;若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热不得越,必发黄也。 大黄谓之将军,以苦荡涤;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能软硬,夫间有甘遂以通水也。甘遂若夫间之,遂其气,可以直达透结,陷胸三物为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满春二维码:

本文赞赏码:

温馨提示:黄帝外灸网站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欢国学,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赞赏码,鼓励本站继续创作!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

    《伤寒论》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

    2025-02-19 15:13

  •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

    2025-02-19 15:12

  • 《伤寒论》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伤寒论》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

    2024-01-05 10:18

  •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

    《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

    2025-02-15 10:34

网友点评

理智评论文明上网,拒绝恶意谩骂 用户名:
评论总数:[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