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前言】本条经文贯穿“自”,“汗”,“出”,“重”,“发”,“已”,“尚”,“者”,“大”,“故”,“以”,“中”,“干”,“小”,“日”,“几”,“行”,“若”,“久”,“为”,“数”,“当”等二十二字,均为易经隐藏密码,嵌入了需卦,乾卦,大有卦,震卦,坤卦,涣卦,损卦,泰卦,革卦,鼎卦,渐卦,履卦,离卦,小畜卦,观卦,巽卦,恒卦,井卦,节卦等十九卦,阐述了阳明病,医者错误使用汗法,导致大便硬,小便少,是因胃亡津液所致,不是阳盛于里,不可使用下法治疗,而是观察小便的次数以及是否能排出,能排出者胃气和,大便则不硬,亦能自排。本经文细玩特点: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小便为不及之数,大便为太过之数,当小便通畅,自动调和,表示阴已承之。
【原文】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
(1)阳明病,患阳明病。
(2)本自汗出,本应该自汗出。
①自,【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易·大有卦】自天右之。
②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
③出,【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医更重发汗,医生误以为感受风寒,便加重药量发汗治疗。
①重,【易·系辞】引重致远。虞注:“坤为重。”【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②发,【易·乾卦】六爻發揮。【坤卦】發於事業。
③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
(4)病已瘥,身热汗出已痊愈。
①已,【易·損卦】已事遄往。
(5)尚微烦不了了者,有的还稍微有的心烦,然后就不了了之。
①尚,【易·泰卦】得尙乎中行。
②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6)此必大便硬故也,这样的症状肯定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量少。
①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②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译】患阳明病,本应该自汗出,医生误以为感受风寒,便加重药量发汗治疗。身热汗出已痊愈。有的还稍微有的心烦,然后就不了了之。这样的症状肯定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量少。
本句经文嵌入需卦,乾卦,大有卦,震卦,坤卦,涣卦,损卦,泰卦,革卦,鼎卦等十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涣卦,鼎卦
坤元:坤卦,震卦,泰卦,革卦。
艮元:损卦。
实则是要告知: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人为使用汗法改变,导致阳先动而阴不承。
【原文】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
(1)以亡津液,这是因重发汗,导致津液丢失。
①以,【易·損卦】已事遄往。
(2)胃中干燥,因发汗而致肠胃内津液亏损而干燥,并非热盛于阳明。
①中,【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②干,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3)故令大便硬,所以法则必须大便硬。
①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②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译】这是因重发汗,导致津液丢失,因发汗而致肠胃内津液亏损而干燥,并非热盛于阳明,所以法则必须大便硬。
本句经文嵌入损卦,坤卦,渐卦,革卦,鼎卦,大有卦,乾卦等六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鼎卦。
坤元:坤卦,革卦。
艮元:损卦,渐卦。
依然是说: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人为使用汗法改变,导致阳先动而阴不承。
【原文】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
(1)当问其小便日几行,医者应该了解其小便一日几次。
①当,【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②小,【易·泰卦】小往大来。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③日,【易·说卦】离为日,为火。【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③行,【易·小畜卦】月几望。
(2)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如果原来小便一日三四次。
①若,【易·观卦】有孚禺若。【易·巽卦】用史巫纷若,吉。
②小,【易·泰卦】小往大来。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③日,【易·说卦】离为日,为火。【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3)今日再行,如今还能再排小便。
①日,【易·说卦】离为日,为火。【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②行,【易·小畜卦】月几望。
(4)故知大便不久出。所以知大便不久会排出。
①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②久,【易·繁辞】恒久也。是指恒卦。
③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译】医者应该了解其小便一日几次,如果原来小便一日三四次,如今还能再排小便,所以知大便不久会排出。
本句经文嵌入履卦,泰卦,离卦,小畜卦,观卦,巽卦,乾卦,革卦,鼎卦,恒卦,大有卦等十一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观卦,离卦,鼎卦。
坤元:泰卦,革卦,恒卦。
艮元:履卦,巽卦,小畜卦,
依然是说: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小便为不及之数,大便为太过之数,当小便通畅,自动调和,表示阴已承之。
【原文】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1)今为小便数少,如果小便开始多而现在量少。
①为,【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②小,【易·泰卦】小往大来。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③数,【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2)以津液当还入胃中,这是津液应该还会回入胃肠内。
①以,【易·損卦】已事遄往。
②当,【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③中,【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3)故知不久必大便也,所以则大便恳定不久会排出。
①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②久,【易·繁辞】恒久也。是指恒卦。
③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译】如果小便开始多而现在量少,这是津液应该还会回入胃肠内,所以则大便恳定不久会排出。
本句经文嵌入井卦,泰卦,节卦,损卦,履卦,坤卦,革卦,鼎卦,恒卦,大有卦,乾卦等十一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鼎卦。
坤元,泰卦。坤元,革卦,节卦,井卦,恒卦。
艮元,履卦,损卦。
依然是说: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小便为不及之数,大便为太过之数,当小便通畅,自动调和,表示阴已承之。
【原文】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
(1)阳明病,患阳明病。
(2)本自汗出,本应该自汗出。
①自,【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易·大有卦】自天右之。
②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
③出,【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医更重发汗,医生误以为感受风寒,便加重药量发汗治疗。
①重,【易·系辞】引重致远。虞注:“坤为重。”【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
②发,【易·乾卦】六爻發揮。【坤卦】發於事業。
③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
(4)病已瘥,身热汗出已痊愈。
①已,【易·損卦】已事遄往。
(5)尚微烦不了了者,有的还稍微有的心烦,然后就不了了之。
①尚,【易·泰卦】得尙乎中行。
②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6)此必大便硬故也,这样的症状肯定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量少。
①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②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译】患阳明病,本应该自汗出,医生误以为感受风寒,便加重药量发汗治疗。身热汗出已痊愈。有的还稍微有的心烦,然后就不了了之。这样的症状肯定会出现大便干燥,小便量少。
本句经文嵌入需卦,乾卦,大有卦,震卦,坤卦,涣卦,损卦,泰卦,革卦,鼎卦等十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涣卦,鼎卦
坤元:坤卦,震卦,泰卦,革卦。
艮元:损卦。
实则是要告知: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人为使用汗法改变,导致阳先动而阴不承。
【原文】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
(1)以亡津液,这是因重发汗,导致津液丢失。
①以,【易·損卦】已事遄往。
(2)胃中干燥,因发汗而致肠胃内津液亏损而干燥,并非热盛于阳明。
①中,【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②干,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3)故令大便硬,所以法则必须大便硬。
①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②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译】这是因重发汗,导致津液丢失,因发汗而致肠胃内津液亏损而干燥,并非热盛于阳明,所以法则必须大便硬。
本句经文嵌入损卦,坤卦,渐卦,革卦,鼎卦,大有卦,乾卦等六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鼎卦。
坤元:坤卦,革卦。
艮元:损卦,渐卦。
依然是说: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人为使用汗法改变,导致阳先动而阴不承。
【原文】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
(1)当问其小便日几行,医者应该了解其小便一日几次。
①当,【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②小,【易·泰卦】小往大来。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③日,【易·说卦】离为日,为火。【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③行,【易·小畜卦】月几望。
(2)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如果原来小便一日三四次。
①若,【易·观卦】有孚禺若。【易·巽卦】用史巫纷若,吉。
②小,【易·泰卦】小往大来。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③日,【易·说卦】离为日,为火。【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3)今日再行,如今还能再排小便。
①日,【易·说卦】离为日,为火。【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②行,【易·小畜卦】月几望。
(4)故知大便不久出。所以知大便不久会排出。
①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②久,【易·繁辞】恒久也。是指恒卦。
③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译】医者应该了解其小便一日几次,如果原来小便一日三四次,如今还能再排小便,所以知大便不久会排出。
本句经文嵌入履卦,泰卦,离卦,小畜卦,观卦,巽卦,乾卦,革卦,鼎卦,恒卦,大有卦等十一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观卦,离卦,鼎卦。
坤元:泰卦,革卦,恒卦。
艮元:履卦,巽卦,小畜卦,
依然是说: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小便为不及之数,大便为太过之数,当小便通畅,自动调和,表示阴已承之。
【原文】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1)今为小便数少,如果小便开始多而现在量少。
①为,【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②小,【易·泰卦】小往大来。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③数,【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2)以津液当还入胃中,这是津液应该还会回入胃肠内。
①以,【易·損卦】已事遄往。
②当,【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③中,【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3)故知不久必大便也,所以则大便恳定不久会排出。
①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②久,【易·繁辞】恒久也。是指恒卦。
③大,【易】大有。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易·乾卦】利见大人。【易·乾卦】大哉乾元。
【译】如果小便开始多而现在量少,这是津液应该还会回入胃肠内,所以则大便恳定不久会排出。
本句经文嵌入井卦,泰卦,节卦,损卦,履卦,坤卦,革卦,鼎卦,恒卦,大有卦,乾卦等十一卦。
乾元,乾卦,大有卦,鼎卦。
坤元,泰卦。坤元,革卦,节卦,井卦,恒卦。
艮元,履卦,损卦。
依然是说:太过之数与不及之数。小便为不及之数,大便为太过之数,当小便通畅,自动调和,表示阴已承之。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先亡津液,使大便硬,小便数少,津液分别,大便必自下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阳明病,本应自汗出,医误以为风邪,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然无或满、或痛之苦者,以重汗亡津,胃中干燥,故大便,本无宿食也。则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一日三、四行,今日只再行,可知大便不久则出。盖小便数少,则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自出,不须药也。
【集注】
方有执曰:水谷入胃,其精者为津液,粗者成楂滓。水精渗出肠胃之外,清者为津液,浊者外而为汗,下而为小便。故汗与小便过多者,皆能夺乎津液,所以渣滓之为大便者,干燥结而难出也。然二便者,水谷分行之道路,此通则彼塞,此塞则彼通,小便出少,则津液还停胃中,必大便润而自出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治病必求其本。胃者,津液之本也。汗与溲皆本于津液。本自汗出,本小便利,其人胃家之津液本多。仲景提出亡津液句,为世之不惜津液者告也。病瘥,指身热汗出言。烦即恶热之谓。烦而微,知恶热将自罢,以尚不了,故大便硬耳。数少,即再行之谓。大便硬,小便少,皆因胃亡津液所致,不是阳盛于里也。因胃中干燥,则饮入于胃,不能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小便反少。而游溢之气,尚能输精于脾,津液相成,还归于胃。胃气因和,则大便自出,更无用导法矣。以此见津液素盛者,虽亡津液而津液终自还。正以见胃家实者,每踌躇顾虑,示人以勿妄下与勿妄汗也。历举治法,脉迟不可攻,心下满不可攻,呕多不可攻,小便自利与小便数少不可攻,总见胃家实,不是可攻证。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本自汗出,又重发其汗,热随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烦而不了了者,此过汗亡津,胃中干燥,大便必硬。当问其小便一日几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则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还入胃中,肠胃滋润故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此节当属太阳证,发端便言阳明病者,实编纂者以此条在阳明篇而改窜之也。太阳之为病除太阳伤寒外,往往见发热汗出之证,则自汗出原不定属阳明,况既属阳明热证,重发其汗,必且昏不知人,岂有发汗而病反差之理。曰:「重发其汗,已差者」,明其为太阳病也。曰:「尚微烦不了了者」,明其为太阳之表已解,而尚有余邪未彻也。夫既为太阳病后余邪,则当仍于太阳求之。盖太阳寒水,发于皮毛肌腠者为汗,而出于肾膀者为溺,之二者皆取资于胃中水液,水液散之则易耗,养之则易复,故太阳篇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和者,必自愈。」又云:「大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今以自汗之证而重发其汗,则胃中津液既少,必不能由小肠下润大肠,而大便因燥。设遇此证,当以小便多少为验。若小便本多而今少,则水饮所入,当由胃输入小肠大肠,大便虽硬,不久亦能自下。此证无潮热,无谵语,无满头痛,不见阳明证象,虽不大便,亦无所苦,盖亦勿治之必自愈之例也。愚按列此条于阳明篇中,实为上三不可攻起例。本条要非正文,读者勿误认为阳明可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